在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下,晉能控股朔州煤電公司增子坊礦以“向管理要效益、向創新要潛力”為導向,將降本增效理念融入生產經營的每個環節。全礦上下從細節入手,通過技術創新、精益管理和全員參與,將點滴行動轉化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走出了一條“小切口”撬動“大效益”的實踐之路。
小改小革,讓“金點子”結出“效益果”
在增子坊煤礦的綜合維修車間,一臺經過改造的廢舊設備正在進行試運轉,這是車間技術骨干們集眾智之力的創新成果。他們利用閑置零部件對老舊皮帶機進行升級,僅花費3萬元便替代了原本需要30萬元購置的新設備。“過去總想著‘換新’,現在大家更愿意‘修舊’。只要動腦筋,廢鐵也能變‘寶貝’。”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一季度以來,全礦累計實施技術革新項目12項,通過修舊利廢節約成本超百萬元。
一線員工的智慧同樣在細節中閃光。綜采隊工人王永軍提出的“優化采煤機截割路徑”方案,通過調整作業順序減少設備空轉時間,單日可節約用電1200千瓦時;生產技術科于呈祥帶頭設計的超前單體與U型棚鏈接裝置經濟實用,且支護質量提升效果明顯……這些看似微小的改進,正以“聚沙成塔”之勢推動礦井綜合效益提升。
精益管理,擰緊成本管控“每一顆螺絲”
走進增子坊煤礦調度指揮中心,電子大屏上實時跳動的數據格外醒目。通過搭建“成本智能管控平臺”,礦井將材料消耗、能源使用、設備運維等關鍵指標分解到班組、量化到崗位,形成“日統計、周分析、月考核”的動態管理體系。“每度電、每根錨桿的使用都責任到人,浪費現象無處遁形。”經營副礦長高翔介紹,僅電力成本一項,今年一季度同比降低12%。
在物資管理環節,礦井推行“共享倉庫”模式,建立跨部門物資調劑機制,庫存周轉率提升60%;針對井下支護材料,技術團隊通過優化支護參數,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將錨桿用量減少15%。一系列精準管控措施下,礦井產量和經營效益創近幾年最優水平。
全員行動,激活提質增效“源頭活水”
降本增效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成為增子坊煤礦全體員工的行動自覺。該礦黨總支發起“全員創效、人人參與”主題活動,鼓勵職工立足崗位提出合理化建議,目前已征集建議367條,其中58條轉化為實際效益。通風區利用廢舊鋼管制作瓦斯檢測儀支架,每年節省采購費用5萬元;后勤部門通過錯峰用電、節能照明改造,年降低能耗費用超20萬元。
與此同時,礦井加速推進智能化設備升級:新采購的大型懸臂式掘進機,與傳統設備相比,效率提升了30%以上;有序推進電子圍欄系統、無視頻監控不作業系統投入使用,做到安全管控不留死角、不留盲點。技術升級與人的能動性相結合,讓傳統煤礦煥發出新的活力。
從一顆螺絲的回收利用,到一項工藝的優化創新;從一度電的精細管控,到一個班組的效能提升,增子坊煤礦用無數個“微行動”編織出降本增效的立體網絡。正如礦長李林虎所言:“效益就藏在細節里。當每個人把企業的事當成自家的事,點滴之力終將匯成江河。”在這座礦山,節約一張紙、一度電、一滴油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而背后凝聚的,正是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底氣。(晉能控股集團朔州煤電增子坊煤礦宣傳部 金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