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構關系:數字社交的本質》:邱澤奇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我們正生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連接泛在”的時代:通信軟件日夜活躍,朋友圈不斷更新,聊天、視頻、點贊、轉發和直播互動已經成為常見的交流和互動方式。信息的流動無處不在,人際關系也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數字技術不僅改變了我們的交往方式,也重新塑造了我們對關系的理解。
在眾多關于數字社交的討論中,人們總是提及“低頭族”,它常被視為人際關系退化的某種象征。然而,在《重構關系:數字社交的本質》(以下簡稱《重構關系》)一書中,作者邱澤奇卻沒有輕率地“貼標簽”。他從社會學角度提出了更為根本的問題:群體性是人的社會屬性嗎?如果是,數字連接可否成為實現群體性的可選路徑?進一步,人們又如何基于數字社交,重構個體與社會的關系?
作者從最瑣碎也最真實的生活起筆——退休母親在家庭群里轉發大量鏈接,進城照顧孫輩的奶奶在微信群里學習掃碼支付,基層民警用社交軟件協助群眾找回走失的孩子,離開大城市的產品經理在家鄉重新適應“慢生活”,年輕媽媽在家長群里被教育問題困擾……這些具體的案例,被作者細細拆解開來,背后透露出的是一套完整而深刻的社會學邏輯。他告訴我們:數字社交不只是簡單的“溝通便利”,而是一種關系的再建構,是自我與社會互動方式的深刻變化。
在《重構關系》一書中,作者系統揭示了數字技術如何從根本上重構了家庭、朋友、工作與生活這四類社會關系的邏輯。在家庭關系中,數字媒介使親密關系變得媒介化、自我化和單向度化,年輕人對老年人的“數字反哺”成為常態;在朋友關系中,數字連接突破了物理空間的限制,使朋友不再局限于身邊之人,而是基于興趣、場景、算法精準匹配的數字節點,呈現短暫性、單維性與精神性的新特征;在工作關系中,數字技術打破了崗位與任務、組織與個體之間的固有邊界,使個體不再只是被動的崗位承擔者,而成為任務的組織者與連接者,實現從“組織吸收人”到“人組織任務”的轉變;在生活關系中,數字化生活讓個體的社會空間突破了具身此在的物理界限,生活關系從家庭、朋友和工作關系中延伸出來,成為個體自我認知、心靈構建與意義追尋的場所。四類關系的重構,標志著個體在數字技術的支持下,主動組織關系、定義自我、建構社會。
《重構關系》是一部緩慢思考的、深具中國經驗、融合學術思辨與現實觀照的社會學作品,是一位學者在數字洪流中冷靜而深情的凝望。數字社交不會消失,它只會越來越深入我們的生活,讓個體獲得更大的能動性與可能性。《重構關系》提醒我們,理解數字社會,不僅是理解一個技術更迭的時代,更是理解我們如何重新成為社會人的過程。這不僅是一部社會學著作,更是一面映照我們當下處境的鏡子,引導我們在數字洪流中保持清醒、找到方向,理解人在數字社會中的位置與意義。
(作者為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社會學院教授)
《人民日報》(2025年04月18日 第 20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