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微腐敗”問題是新形勢下以最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健全不正之風與腐敗現象同查同治機制、縱深推進反腐倡廉斗爭面臨的重要課題。當前,“微腐敗”的發生和存在方式呈現出由風及腐、風腐交織的特征,其形式更加隱蔽復雜。社會利益關系的深刻變化和利益驅動、交往方式的變革以及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驅使“微腐敗”行為發生新變化。對此,要堅持系統施治、標本兼治、懲防并舉。
【關鍵詞】“微腐敗” 反腐倡廉斗爭 黨風廉政建設 全面從嚴治黨
【中圖分類號】D262.6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根據反腐敗斗爭形勢的發展變化進行戰略部署,堅持把懲治腐敗放在突出位置,有腐必懲、有貪必肅。近年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中國紀檢監察報》以及各省市紀委監委網站通報了“微腐敗”案例及治理工作情況。充分認識“微腐敗”在新形勢下變異蔓延的新情況新特點,剖析其變異蔓延的驅動因素,探討有針對性的治理策略,對新形勢下治理“微腐敗”問題至關重要。
“微腐敗”值得關注的新動向
“微腐敗”一般是指黨員、干部或者其他基層工作人員利用自己掌握的小微職權為自己、他人或集體謀取財物數額較小的不正當利益,同時損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腐敗行為和不正之風。“微腐敗”的主體既可能是手握公權力的黨員、干部,也可能是其他管理服務組織的工作人員;“微腐敗”損害的客體主要是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涉及財物數額一般較小。從本質上講,“微腐敗”同樣是濫用受委托的權力以謀取私利。“微腐敗”直接侵蝕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傷害黨群干群關系,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扭曲社會公眾價值觀,不利于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風尚。伴隨社會腐敗現象的演化形勢,“微腐敗”呈現出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傳統腐敗和新型腐敗交織、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交織等新特點,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手段不斷變異升級,嚴重影響了黨內政治生態和經濟社會發展環境。
第一,“微腐敗”現象既有其存在的社會廣泛性又有發生崗位環節的集中性。“微腐敗”不同程度地存在于經濟、政治、文化、教育、衛生、民生、司法等領域,特別是比較集中地存在于掌握公權力和公共資源的崗位和環節。2024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的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典型案例,反映出貪污挪用、虛報冒領、侵占騙取、克扣截留、優親厚友、吃拿卡要等“微腐敗”問題依然存在,“微腐敗”的手段也更為隱蔽多樣。隨著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全面振興有效銜接的過渡期,鄉村全面振興項目數量和資金投入增加,該領域仍然存在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從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的案例來看,扶貧和鄉村全面振興領域的“微腐敗”行為比較集中地發生在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相關領導干部和管理項目的負責人等掌握著資金分配和使用權力的重要崗位,以及審批審核、監管使用等關鍵環節。同時,其他地區、部門和領域也客觀地存在著各類“微腐敗”現象。
第二,“微腐敗”行為的發生和存在方式表現出由風及腐、風腐交織的特征。縱觀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監督曝光專區的通報,黨的十八大以來發生的“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問題”典型案例,主要表現為違反政治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兩個責任”落實不到位、不作為、亂作為等作風問題和違紀違法問題。這些案例表現出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交織、直接侵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特征,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在公眾心中的形象。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新征程反腐敗斗爭,必須在鏟除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上持續發力、縱深推進。”黨員干部“不拘小節”必將釀成大患,小節失守就是大節不保的開端。不正之風與腐敗同根同源、相互交織:不正之風滋生腐敗,腐敗環境又助長不正之風。嚴查不正之風及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微腐敗”問題,可以有效斬斷由風及腐的鏈條,及時糾治披著作風外衣的“微腐敗”問題。同時,紀檢監察機關要善于以案看風,堅持風腐同查、深挖細查,精準把握與“微腐敗”關系密切的作風問題以及容易演變成“微腐敗”的作風問題,深入糾治風腐交織的問題。對此,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作出具體部署,既要“由風查腐”,防止“以風蓋腐”;又要“由腐糾風”,實現風腐同查同治。
第三,在高壓反腐形勢下“微腐敗”的存在形式更加隱蔽復雜。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并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內容,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切實整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同時,不斷建立健全反腐敗法規制度,落實“微腐敗”治理中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以問責制倒逼責任制的落實,反腐倡廉成效明顯。例如,“雁過拔毛”式腐敗是少數基層“微腐敗”的典型表現形式,其中包括虛報套取、索拿卡要、截留克扣、挪用、侵占、騙取、冒領等手段。“雁過拔毛”式腐敗反映出部分基層干部濫用職權的問題,在資金分配、審批審核以及公共事務管理過程中存在侵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腐敗行為。在高壓反腐態勢驅使下,“雁過拔毛”式腐敗現象得到遏制,但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微腐敗”現象也發生變異,其形式更加隱蔽,進一步增加了治理“微腐敗”的難度。
“微腐敗”新變化背后的驅動因素
“微腐敗”發生新變化是小微職權異化發展的結果。伴隨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利益關系的深刻變化以及新時代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的影響,“微腐敗”行為在這些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容易發生變異。
第一,社會利益關系的深刻變化和利益驅動導致“微腐敗”現象發生。隨著改革開放全面深化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利益關系變得日益復雜,表現在利益主體和利益訴求多樣化、利益差別擴大化等。在利益關系的深刻變化中,少數黨員干部和集體組織權力觀容易發生異化,存在“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心理,濫用手中職權為自己、他人或小集體謀取私利。同時,現行法律法規對貪腐數額較小以及更多表現為不正之風問題的“微腐敗”行為的識別和判斷難以提供確定的標準,助長了“微腐敗”的變異蔓延。少數理想信念不堅定、宗旨意識淡薄、廉潔意識模糊的黨員干部在利益面前產生“不拿白不拿,拿了也白拿”的僥幸心理,想盡辦法偽裝作案手段,實施“微腐敗”行為。
第二,網絡社交交往方式為“微腐敗”提供了一定滋生土壤。中國傳統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在法律制度逐步健全的過程中,人情關系文化的深層影響仍未完全擺脫。一方面,法律法規的逐步健全和嚴格執行,不斷規范著人們的交往方式,壓縮著腐敗現象滋生的空間。另一方面,帶有不良意圖的請客送禮行為在新媒體交往方式的作用下很容易誘發“微腐敗”現象發生。微信等網絡交往方式變革使得“圈子文化”等潛規則再度盛行,其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法律法規等明規則的約束,快遞物流行業的發展為“微腐敗”現象發生變異蔓延提供了新的渠道。
第三,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驅使“微腐敗”行為隱蔽復雜。黨的十八大以來,懲治腐敗高壓態勢持續保持,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打虎”“拍蠅”“獵狐”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堅強決心和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巨大勇氣。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表明黨中央堅定不移懲治腐敗的鮮明態度和戰略部署。反腐倡廉斗爭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法違紀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黨中央深入治理民生領域的“微腐敗”,對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進行專項整治,從黨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期間,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民生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53.2萬個,給予黨紀政務處分48.9萬人,有力保障了惠民富民政策落實落地。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把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到“最后一公里”。在高壓反腐態勢的震懾下,“微腐敗”行為的表現形式更加隱蔽復雜。
新形勢下“微腐敗”的糾治策略
人民群眾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堅持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取得的一條寶貴歷史經驗。堅持人民至上,客觀要求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實現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強調:“要持續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懲治‘蠅貪蟻腐’,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治理“微腐敗”,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客觀要求,也是厚植中國共產黨執政根基的必然選擇。有效應對腐敗手段隱形變異、翻新升級任重道遠。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在一體推進“三不腐”的進程中著力抓早抓小、強化規則執行和塑造廉潔習慣,是針對“微腐敗”的有效治理之道。
第一,繼續發揮“不敢腐”的震懾效能的同時,著力抓早抓小。這是由風及腐演變規律的具體運用。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持續保持正風反腐高壓態勢,必須以零容忍態度懲治“微腐敗”,加大懲處力度,提高“微腐敗”行為人違法違規違紀的成本,發揮“不敢腐”的震懾效能。懲處只是手段,目的是建立為民、務實、清廉的黨員干部隊伍,確保“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的目標任務落到實處。新形勢下,“微腐敗”和作風問題相互交織,不正之風逐漸成為滋生“微腐敗”的溫床。因此,要加強日常管理監督,對黨員干部身上的問題早發現、早提醒、早查處、早糾正,把治理腐敗的防線前移,抓早抓小、治病救人。同時注重開展警示教育的針對性,充分利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增強震懾力,發揮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的實效。
第二,繼續發揮“不能腐”的制度約束,不斷強化規則執行。這是制度反腐的具體化。首先,進一步健全反腐敗制度,發揮其遏制“微腐敗”滋生蔓延的治本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問題導向,不斷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建設,開展巡視巡查,強化監督管理,嚴肅紀律約束,強化制度執行。其次,落實“兩個責任”,強化制度執行落到實處。各級黨委要切實擔負起管黨治黨的主體責任,加強對黨員干部的黨規黨紀教育和管理、監督。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切實履行監督責任,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精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強化責任追究,以問責制促進責任制的落實。
第三,繼續發揮“不想腐”的教育優勢,保持廉潔自律的政治自覺。這是文化反腐的具體化。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宗旨意識,構筑起拒腐防變的思想堤壩,是治理“微腐敗”的根本之策。思想上的堅定來自于理論上的清醒。首先,堅持理論教育與“四史”學習相融通。各級黨組織在加強黨員干部的思想理論教育,用黨的創新理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的同時,認真開展“四史”學習教育,并將其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使廣大黨員干部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其次,堅持正面教育與反面警示相結合。既要充分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廉潔文化資源,加強廉政教育,又要善于挖掘警示教育資源,做好以案說德、以案說紀、以案說法、以案說責,從而充分發揮廉潔文化宣傳和警示教育的治本功效,深入推進“不想腐”。再次,抓住“關鍵少數”和重點環節,發揮領導干部的示范帶動效應,積極營造有利于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最后,落實文化反腐還要注重堅持系統思維和方法。以優良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以良好的社風民風涵育黨風政風。進一步加強黨員干部思想教育,在全社會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社會主義廉潔文化建設,營造崇廉尚廉的社會文化氛圍,塑造廉潔習慣,提升廣大黨員干部拒絕“微腐敗”的軟實力,徹底鏟除“微腐敗”滋生蔓延的文化土壤。
(作者為武漢大學二級教授、博導,武漢市人民政府參事;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共黨史專業博士研究生張小秋對本文亦有貢獻)
【注:本文系2009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建國60年中國共產黨反腐廉政基本經驗研究”(項目編號:09JZD0003)階段性成果】
責編/靳佳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