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加強拔尖創新人才、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養”列入了2025年政府工作任務。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技能人才支撐。要適應新形勢、滿足新需求,將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納入人才工作總體布局,強隊伍、育精兵,努力培養造就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
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源源不斷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供給。“育才造士,為國之本。”高技能人才培養是一項全局性、系統性、長期性的工程,要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需要,立足于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綠色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人才需求,圍繞“智能+技能”的培養方向,積極建設數字技能人才培養平臺、數智化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等高水平人才平臺。遵循技能人才成長發展規律,創新培養方式,推動技工教育高質量特色發展,通過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等渠道拓寬技能人才的培養路徑,搭建“一線課堂”,“訂單”培養共育人才,促進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和培訓資源開放共享,讓更多“技能工人”成為“技術能手”。
發展空間是決定技能人才工作滿意度的關鍵。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要進一步打破技能人才成長晉升的“天花板”,為他們提供更廣闊的成長空間和更多的晉升機會。注重高技能人才的長期規劃與職業發展,積極暢通縱向成長通道,打破學歷、論文、資歷和行政級別等傳統評價標準的束縛,構建科學的業績貢獻評價機制,充分關注高技能人才的實際技能水平、創新能力和對社會的貢獻,讓有一技之長者有“一席之地”。加快職業資格與職稱的有效銜接,鼓勵和引導企業拓寬技能人才與管理人才職業轉換通道,給予高級工以上全職在聘人員在學習進修、崗位聘任、職務職級晉升、評優評獎、科研項目申報等方面與相應層級專業技術人員同等待遇,讓他們真切感受到事業有盼頭、有奔頭、有前途。
中國空間站遨游太空,國產大飛機一飛沖天,中國高鐵叫響全球,港珠澳大橋飛架三地……近年來,一系列大國重器、一個個超級工程、一項項科技成就,背后都離不開技藝高超、精益求精的高技能人才的默默付出、孜孜以求。“尚賢者,政之本也。”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多為他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以解決人才落戶、醫療保障、養老保障、子女入學和住房等技能人才民生關切為重點,加快構建高水平、體系化的技能人才公共服務體系,真刀真槍疏通堵點、化解痛點。樹立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鮮明導向,發揮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的作用,引導企業建立健全基于崗位價值、能力素質和業績貢獻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讓技高一籌者能“薪高一檔”,切實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動引導、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心照顧。(作者:陳雨嫣、王培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