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以“用傳統智慧解答人生關鍵問題”為主題的新書發布會在北京舉辦。本次活動由頡騰文化和文心講堂主辦,沅心理、沐心書院、學堂在線、空悠悠書局、扎堆戲劇等多家單位協辦,旨在通過傳統文化與現代心理學的結合,探索解決當代人生困惑的新路徑。
《中國心法》由香港中文大學高級講師趙昱鯤博士撰寫,清華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系教授彭凱平擔任指導老師,是中國積極心理學領域的一次重要嘗試。本書的核心理念是將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與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相結合,為當代人提供解決人生關鍵問題的實用方法。書中從中國認知、中國情感和中國精神三個維度出發,提煉出八種“心法”,包括整體性思維、辯證思維、中庸之道等,幫助讀者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衡與幸福。
發布會上,彭凱平在致辭中指出,傳統文化與現代心理學的結合并非簡單的拼湊,而是通過科學驗證將傳統智慧轉化為可操作的心理工具。他提到,中國文化中的“辯證思維”和“整體性思維”已經在心理學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例如辯證行為療法和整體療愈法。這些方法不僅能夠幫助人們應對心理問題,還能為社會療愈和社區互動提供新的思路。
隨后,頡騰文化創始人周中華作為出版方代表發言。他回顧了與彭凱平的合作歷程,表示《中國心法》的出版是一次學術與實踐的創新嘗試。他提到,這本書不僅回答了“中國人是否需要自己的心靈法則”這一時代之問,還開創性地將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心理學相結合,為心理學本土化探索提供了新的方向。
趙昱鯤在現場分享了他的創作心得。他談到,對人生意義的追問促使他從工程師轉向心理學領域。通過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對話,他發現中國人強調“天人合一”,認為人生的意義并不需要外求,而是蘊含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這種理念與積極心理學的“意義感”研究不謀而合,為他提供了創作《中國心法》的靈感。
圓桌對話環節,彭凱平與趙昱鯤兩位嘉賓圍繞“如何用傳統智慧解決現代人的焦慮與困境”展開深入探討。
活動中,主辦方以中國傳統卷軸的形式展開書名,象征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彭凱平、趙昱鯤、周中華共同參與了這一儀式。
《中國心法》的出版,不僅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次致敬,也是對現代心理學的一次創新。它提醒我們,真正的智慧往往蘊含在古老的傳承之中,而幸福的答案也許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