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和中堅力量。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親切關懷青年,強調“青年人朝氣蓬勃,是全社會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創造性的群體”“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做好新時代黨的青年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青年一代更加積極向上”,充分體現出新時代黨的青年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發生了深刻變革。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征程上,廣大青年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
青年滿懷理想激情與奉獻精神。追夢需要理想和激情,圓夢需要奮斗和奉獻。在西部廣袤大地,無數青年扎根基層,為當地教育、醫療、文化等事業貢獻力量,以實際行動響應“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號召;在志愿服務領域,青年志愿者踴躍參與扶貧幫困、生態環保等活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愛心與溫暖,引領文明新風尚;等等。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滿懷理想激情與奉獻精神,在磨礪中經風雨、長才干、壯筋骨,是推動社會進步、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
青年擁有旺盛的創造力與創新思維。置身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浪潮,我國青年科技人才勇攀科學高峰,打破傳統思維的桎梏,大膽嘗試新方法、新技術,攻克一道又一道技術難題,為我國科技事業開拓嶄新路徑。近年來,我國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引人矚目,“北斗”組網、“嫦娥”探月、“中國天眼”等重大工程背后,都有青年團隊的智慧與貢獻。他們的創造力與創新思維,不僅助力我國在全球科技與經濟競爭中嶄露頭角,更引領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發生深刻變革。
青年具備卓越的學習能力與適應能力。青年人的思維更為開放、更有創新性,他們學習能力強,善于整合資源,勇于嘗試新事物。比如,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不少青年創業者憑借獨特的創意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開發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蘊的旅游產品和服務,并運用現代營銷手段,提升農村新業態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廣大青年在學習中掌握新知識、新技能,錘煉品格意志,迅速在工作中增長才干、練就本領,以真才實學服務人民、貢獻國家。
在激發廣大青年發揮優勢、施展才干的同時,也要看到當前青年發展還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比如,部分青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青年社會教育和實踐教育需要加強、青年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青年創業創新的熱情有待進一步激發等。針對這些問題和挑戰,黨的二十大明確要求“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青年創新人才發現、選拔、培養機制”。我們要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引導社會各界齊心協力為青年成長成才創造良好條件、提供更多機遇與支持。
具體來看,要主動走近青年、傾聽青年,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傾聽他們對社會問題和現象的看法、對黨和政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要推動社會保障體系充分覆蓋青年急需的保障需求,幫助青年解決好在畢業求職、創新創業、社會融入、婚戀交友、老人贍養、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操心事、煩心事,提升服務青年精準化、專業化水平。完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實施機制,優化完善青年發展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并加強統計監測成果運用,從中發現規律、提高認識、提出辦法。推進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著力優化青年優先發展的規劃環境,放手讓青年在重要領域和重要崗位上攻堅克難、施展才華,努力為青年成長成才營造良好環境。
(作者單位:北京理工大學)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7日 13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