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2024年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省日照市考察調研,來到省屬國有企業——山東港口日照港,肯定了日照港推進科技創新,通過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經驗。一年來,山東省國資國企牢記囑托,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上聚勢蓄能、攻堅突破,有力促進了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2024年,省屬企業實現營業收入超2.5萬億元,同比增長6.7%,利潤總額1036.7億元,略高于2023年,凈利潤766億元,同比增長6%,資產總額超5.28萬億元,同比增長6.1%。不包括直轄市,營業收入、資產總額均居全國省級監管企業第1位,利潤總額、凈利潤均居第2位。
聚力塑強科技創新這一核心引擎。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依靠硬核的科技支撐。山東是國資國企大省,國有企業特別是省屬企業已涌現出一批創新領軍企業,有能力、有責任在解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技術源頭問題上當先鋒、作表率。
加大研發投入,筑牢創新基礎。立足出資人職責定位,不斷健全科技創新考核評價體系,把科技創新在改革績效考核中的比重由12.5%提升至30%,將重大科技項目攻關、技術成果轉化等情況納入考核,并將企業研發費用支出在考核時全額視同利潤,對承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或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按2倍視同利潤加回,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開展核心技術攻關。2024年,省屬企業研發投入達529億元,同比增長8.7%,研發投入強度達2.1%。
強化協同創新,促進成果轉化。立足實際實用實效,深化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聯合科技部門在8戶企業建設“山東國資科創基地”,建成6家“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累計與高校、科研院所、中小科創企業等開展交流合作2000余次,協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408項、促成科技成果落地應用107項。實施創新平臺“擴面提質”行動,省屬企業建成省部級以上研發平臺521個,其中國家級76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研發機構“應設盡設”,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104項。
注重人才引育,加強智力支撐。堅持“一把手”抓“第一資源”,每年確定省屬企業黨委書記抓人才工作項目,深入實施五年千名博士引進計劃,支持企業對關鍵核心技術人才實行“一人一議”。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對承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的科研團隊工資總額實行單列。穩妥推進以激勵科研骨干為主的中長期激勵政策,2024年實施的3項限制性股票股權激勵、崗位分紅激勵中,激勵對象中的科研技術骨干占比均超70%。創新人才評價體系,在6戶省屬企業試點實施首席科學家制度,在10戶企業試點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激發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聚力建強產業體系這一關鍵載體。產業迭代升級、深度轉型,是生產力躍遷的重要支撐。山東省屬國有資本主要布局在關系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理所應當在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奮勇爭先。
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龍頭企業是推動產業集群發展的火車頭。支持國有龍頭企業牽頭建立推動產業鏈固鏈補鏈的協調機制,13戶省屬企業入選全省標志性產業鏈“鏈主”,聯合行業上下游企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高端化工等領域帶動形成產業集群,保障了產業鏈循環暢通。
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支柱、新賽道。著力完善管理體制機制,明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7個重點主攻方向,指導省屬企業立足產業基礎、發揮比較優勢,因企制宜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強化考核引導,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情況納入經營業績考核,確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收占比目標,引導省屬企業將新增投資更多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2024年,省屬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投資735億元,占全部投資的比重達到23.1%,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收占比提升至18.9%,同比提升3.2個百分點。支持企業設立專業化平臺,通過并購重組、上市融資、產業協同等方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傳統產業是山東省屬企業的基本盤,也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礎和優勢所在。以山東省實施工業經濟“頭號工程”為契機,聚焦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統籌抓好設備更新、數字賦能、工藝升級,讓更多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發布全國首個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地方標準,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行動,2戶企業被國務院國資委評為數字化轉型試點企業,成功搭建煤炭行業礦山大模型,實現盤古大模型在礦山領域首次商用。用足用好“兩新”政策,加大技術改造和設備升級投入力度,技改項目入選省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庫。扎實推進節能減排降碳,指導8戶重點用能企業制定碳達峰工作方案,鼓勵企業布局光伏、風電、新型儲能等新能源項目,加速推進渤中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等新能源基地建設,建成后可年發“綠電”51.2億千瓦時,可替代標準煤166萬噸;建成全國首條改擴建“零碳”高速,路域光伏裝機容量達689兆瓦,占全國總量的70%。
聚力強化體制機制這一堅實保障。激發國資國企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生活力,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為契機,拿出刀刃向內的勇氣和決心,全面破除不合時宜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形成有利于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型生產關系。
健全現代企業治理機制。印發《省屬企業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評估辦法》及實施細則,從各治理主體的履職規范以及權責邊界劃分等方面,明確4方面21項評估重點內容,引導企業全面提升治理水平。實施省屬企業外部董事履職能力提升工程,提升外部董事能力素質,更好發揮其有效監督、防范風險的制衡作用。深入實施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提質工程,激勵經理層成員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爭創佳績。
健全企業內部管理機制。開展虧損治理和層級壓減專項整治,推動省屬企業虧損面壓降至9.5%,兩年降低12.6個百分點;兩年壓減權屬企業1325戶,除納入特別監管清單的企業外,省屬企業管理層級、法人層級均控制在四級以內,企業管控水平明顯提升。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省屬企業機構設置和加強用工管理的意見》,明確“控機構、控崗位、控總量、控總額、控招錄”要求,省屬企業總部機構壓減14.9%,人員編制壓減15.9%,加快構建精簡高效的管理機制。修訂《山東省省屬企業投資監督管理辦法》及《省屬企業投資項目后評價工作細則》等4項配套制度,進一步規范投資決策程序,指引重點投資方向,省屬企業2024年主業投資占比達99.4%,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更多源頭活水。
健全國有資產監管機制。聚焦財務、發債等重點領域出臺20余項制度文件,強化制度執行落實,提高監管的針對性、精準性、有效性。深化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革,優化調整授權放權清單,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實行“一企一策”授權放權,支持其當好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戰略資本。完善分類考核評價體系,推進“一企一策”差異化考核全覆蓋,將科技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相關企業的重點考核內容。開展省屬企業履行戰略使命和主責主業發展情況監測評價,引導企業聚焦主責主業發展新質生產力。
健全黨建引領保障機制。持續深化落實“第一議題”制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跟進督辦制度。深入推進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人才鏈黨建工作,加強與產學研、上下游、大中小企業黨建聯建共建。2024年,指導省屬企業開展活動3400余次,促成合作項目700余個,計劃投資金額178億元。聚焦重點領域,推薦省屬企業14名個人、10個集體分別獲評全省擔當作為好書記(好干部)、干事創業好班子(好團隊),鼓勵廣大黨員干部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大顯身手。
(作者系山東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
《 學習時報 》( 2025年04月16日 第 04 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