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多到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既要聽群眾的順耳話,也要聽群眾的逆耳言,這樣才能聽到實話、察到實情、收到實效”。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從群眾的批評意見中發(fā)現(xiàn)作風問題的重要意義和實踐路徑。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學習教育之際,我們要在開門教育中注重群眾參與,接受群眾監(jiān)督,善于聽取群眾的逆耳言,以作風建設新成效推動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不斷贏得人民群眾信任擁護。
有了真正的批評,才有真正的進步。群眾的逆耳言是發(fā)現(xiàn)作風問題的主要窗口,也是推動黨員干部改進作風的重要保障。群眾的逆耳言往往基于他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與黨員干部接觸的切身感受和對實際問題的真實想法。當群眾抱怨辦事流程煩瑣時,不滿黨員干部的服務態(tài)度時,批評政策落實不到位時,反映實際利益受到損害時,雖然聽起來“逆耳”,但直指黨員干部作風上可能存在的問題。群眾的批評雖然不留情面,卻營造了一個說真話、講道理的實事求是環(huán)境,有利于黨員干部正視問題,變壓力為動力,深入挖掘作風問題產(chǎn)生的根源,找到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所在,從根本上推動作風持續(xù)好轉(zhuǎn)。
敢于聽群眾的逆耳言,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生動彰顯,是黨員干部優(yōu)良作風的集中體現(xiàn)。毛澤東指出,“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nèi)绻腥秉c,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毛澤東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1941年,陜甘寧邊區(qū)政府召開會議討論征糧工作和農(nóng)民負擔問題。會議途中天氣驟變,一個炸雷擊中禮堂木柱,會場中的延川縣代縣長不幸觸電身亡。消息傳開后,有位老鄉(xiāng)借機發(fā)泄對公糧負擔過重的不滿。保衛(wèi)部門的人聽說后,認為這是一起嚴重的反革命事件,要嚴肅追查、公開處理。毛澤東知道后,立即制止了保衛(wèi)部門的行動。他說:“群眾發(fā)牢騷,有意見,說明我們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隨后,他通過扎實的社會調(diào)查,了解到群眾的負擔過重,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精兵簡政,減輕人民負擔。群眾的逆耳言反映了他們對黨員干部的期待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黨員干部要以容得下批評的開放心態(tài)和敬重之心,以不回避矛盾、直指問題核心的務實作風,以勇?lián)厝巍⒎e極解決問題的敬業(yè)精神,廣泛聽取、虛心接受群眾意見和建議,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群眾的滿意度檢驗改進作風實效的使命擔當。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只有善于聽群眾的逆耳言,才能不斷發(fā)現(xiàn)新問題、解決新問題,防止作風問題反彈回潮、故態(tài)復發(fā)。黨員干部要將群眾的批評和建議作為改進作風的重要依據(jù),建立常態(tài)化長效化制度機制,定期開展自查自糾,確保作風問題得到切實解決。一是暢通群眾表達意見的渠道,通過多種方式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鼓勵群眾毫無保留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將群眾的評價作為衡量黨員干部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營造群眾敢于批評、黨員干部樂于接受批評的濃厚氛圍。二是提高聽取群眾意見的自覺性,多到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與群眾面對面交流,站在群眾的角度分析問題,真正把握群眾的實際需求,把群眾的經(jīng)驗和智慧總結(jié)出來,認真對待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三是在解決作風問題后及時與群眾反饋互動,黨員干部不僅在改進作風過程中提高了工作能力、實現(xiàn)了自我提升,群眾也通過黨員干部的變化感到被尊重和重視,這種互動反饋機制能夠有效增強群眾觀念和群眾感情,形成推動工作的強大合力。
作風建設重在及時發(fā)現(xiàn)并改正問題。各級領(lǐng)導干部要帶頭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對于群眾的逆耳言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在推動高質(zhì)量發(fā)展、加強基層治理、完成急難險重任務中擔當作為、服務群眾,讓群眾可感可及、可信任可依靠,以馳而不息抓作風建設匯聚起推動改革發(fā)展的正能量。(學習時報評論員吳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