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克莎(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華僑大學特聘教授)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論經濟發展到什么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我們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不足制約,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應從促進宏觀經濟平穩發展的視角看待實數融合,發揮好實體經濟穩定經濟大盤的積極作用,推進高質量發展應注重以實體經濟為基礎、為主導。
從促進宏觀經濟平穩發展的視角看實數深度融合
數字經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數字經濟是指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而提供產品和服務的經濟形態;狹義的數字經濟是指數字技術、數據要素、數字基礎設施等新型生產要素所體現或反映的經濟形態。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融合,主要是指傳統實體經濟和狹義數字經濟的融合,即傳統實體產業和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新型生產要素的融合。從促進宏觀經濟平穩發展的視角看實數深度融合,應注重滿足以下要求。
注重促進實體經濟穩定較快增長。實數融合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主要有三種情形:一是促進了數字產業化的快速發展,但產業數字化轉型比較緩慢,傳統實體產業的發展受到一定抑制;二是推動了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但對服務業和制造業會產生不同影響,既有促進效應也有抑制效應;三是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推進比較協調,對實體經濟發展的促進效應大于抑制效應。這三種情形是與兩者融合的階段性特點相聯系的。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就是要更多擴大融合過程對經濟發展的第三種影響,推動實體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尤其在實數融合的初期階段,數字技術賦能企業的生產和服務過程,數字經濟發展引起資源再配置,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但在拉動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擠壓傳統產業的發展空間。為此,在制定產業政策時應重視保持傳統實體經濟的地位和作用,減少數字技術應用和數字化平臺擴張對實體企業發展的負面沖擊。
注重協調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在傳統實體經濟和狹義數字經濟的融合過程中,既會形成新型的實體經濟,也會衍生出新型的虛擬經濟。例如,在數字產業化過程中,形成了電子信息制造業、電信業等新型實體經濟,而在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行業中則可能衍生出新型虛擬經濟;在產業數字化過程中,數字技術在制造業的應用會形成智能制造、數控設備等新型實體經濟,其在服務業的應用則會衍生出平臺經濟、數字金融等新型虛擬經濟;在數據價值化過程中,對數據的采集、確權、保護等會形成一些新型實體經濟,而數據的定價、交易、流轉等則可能衍生出一些新型虛擬經濟。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條件下,協調好新型實體經濟與新型虛擬經濟的關系,對于處理好整個經濟中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至關重要,是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的一項關鍵內容。這意味著,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應進一步加強實體經濟的基礎性、主導性地位,加快傳統實體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新型實體經濟的發展,規范新型虛擬經濟的發展。
注重保護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活力。中小微企業是穩定經濟大盤的微觀基礎,其發展活力關系到整個經濟的內生活力。數字技術驅動數字產業化的一個典型模式是數字化平臺迅速發展并在不斷創新中快速做大,形成一定的市場壟斷地位。在實數融合的初期階段,數字產業化、服務數字化發展很快,而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相對滯后,中小微企業特別是中小微制造業企業受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的限制,數字化轉型更為艱難緩慢。在這種條件下,大型平臺企業(包括大企業組建的數字化平臺)依靠創新形成的領先力量,在銷售、物流等環節影響著高度分散的中小微企業,甚至會導致其過度競爭。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需要重視處理好大型數字化平臺與中小微企業的關系,通過經濟政策和法治手段抑制數字化平臺產生的過度市場壟斷,改善新型平臺企業與傳統實體企業的競爭合作條件,在加快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進一步釋放其發展活力和動力,提升其發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進一步形成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促進新舊動能轉換。
促進實數深度融合應體現振興實體經濟的要求
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應有利于擴大對實體經濟的需求??傂枨蟛蛔阌绕涫莾刃璨蛔闶俏覈媾R的突出問題,在這種條件下,促進實數深度融合應考慮對總需求尤其是內需變動的影響,穩定擴大對實體經濟的需求。為此,一方面,應充分發揮新型銷售模式如網購外賣、直播帶貨等拉動城市中高收入群體和年輕人消費的作用;另一方面,發揮好傳統銷售模式的功能,保護工商實體店不受過分擠壓、能夠正常運行,使中老年人和中低收入群體的需求也能夠得到有效釋放。在健全促進實數深度融合制度的過程中,政府、企業及社會各方面都應深入研究數字化平臺與工商實體店的關系,推行能夠綜合擴大需求的多樣化消費模式,創造有利于擴大中低收入群體需求的消費環境,增強擴大消費的可持續性。
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應把穩定實體經濟的價格水平放在重要位置??傂枨蟛蛔惚厝挥绊憙r格總水平的走勢,價格下行態勢對實體經濟的發展不可避免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因此,促進實數深度融合必須關注價格走勢及其影響。從價格下降的動因看,需求不足、科技進步、流通方式變革等都會引起產品價格下行,數字化營銷平臺(包括實體企業線上營銷)的低價促銷模式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健全促進實數深度融合制度,應加強對數字化銷售的政策導向和市場監管,削弱大型數字化平臺的壟斷性,使實數融合過程有利于穩定實體產業的價格,使主要制成品價格在國內外貿易中能夠保持相對的穩定,這是保持制造業在GDP中比重相對穩定、促進實體產業尤其是制造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條件。
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應有利于拓展實體經濟的發展空間。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條件下,數字化平臺主導的網購、外賣、送餐等方式會增加商品銷售的渠道,為消費者的隨機、即時消費需求提供便利,但也會縮小消費者的活動半徑,減少外出過程產生的消費行為,如減少出行交通、隨機餐飲、隨機購物、隨機娛樂以及社會交往等消費支出。一旦新型消費方式上升到主體地位,新的消費習慣將越來越改變或替代傳統的消費模式。應當看到,保留消費者長期形成的消費習慣,保存傳統消費方式中包含的文化傳承,既有利于保護實體店發展空間和社會就業穩定,也能夠減緩商業模式與文化傳承之間的沖突。為此,健全促進實數深度融合制度,既要積極發展新型消費模式,也要注重保護傳統消費方式。可以通過宏觀政策、產業政策和監管政策的綜合調控,使平臺企業與線下企業共享發展空間,同時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數據要素、數字基礎設施的融入作用,拓展實體經濟的發展空間,促進社會就業穩定增長。
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應有利于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在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增速的變化與發展質量的改善密切相關,需要依靠提高發展質量實現穩增長的目標,其中一個重要內容是傳統實體經濟加快轉型升級。在實數融合的兩個主要方向中,相對于數字產業化的作用,產業數字化更有利于促進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但是,產業數字化存在改造的規模大、比重高、任務重的情形,因而產業數字化的速度往往滯后于數字產業化的速度。健全促進實數深度融合制度,應加強宏觀政策等的推動作用,把促進產業數字化改造與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首先,堅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為基礎,以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加快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尤其是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加快推動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尤其是中小微制造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其次,加大產業政策的引導、支持和促進力度,發揮好服務業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持作用,發揮好大型企業對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積極帶動作用,發揮好產業融合對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的有效促進作用。
《光明日報》(2025年04月15日 1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