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南勞動人事職業學院黨委書記 徐厭平
一說起創業,往往與租賃昂貴的店面、打造品牌和大規模生產聯系在一起。搞高科技、人工智能、計算機軟件,上天入地,這些當然是創業,要大加提倡鼓勵。
但是,我認為,創業不一定非要高大上,“擺地攤”也是創業,它蘊含腳踏實地、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創業需要擺地攤精神。
擺地攤就是創業
我并不主張都去擺地攤,但擺地攤確實不可小覷。
擺地攤充滿“煙火氣”??救獯扌匆?,小飾品小五金.....地攤擺在街道里弄,或繁華市井邊緣,它不起眼但不可或缺。
地攤經濟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長沙天心閣楹聯:“四面云山都入眼;萬家煙火總關心。”《清明上河圖》中,刀剪攤、飲食攤、雜貨攤、引車賣漿聲,是構成汴京(河南開封)繁華的重要部分,也是北宋城市經濟的真實寫照。
擺地攤可解“燃眉之急”。三分鐘擺好攤,五分鐘來顧客,荒不擇地。它成本低廉,靈活度高,不需高昂的租金,且商品種類多,試錯成本低,能夠快速適應市場變化。
擺地攤確實為底層創業者,提供了獨特的商業機會,也可“治愈”眼高手低、好高騖遠者。
擺地攤精神是成就事業的“原始股”
擺地攤精神鼓勵人們從零開始,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去創造財富和價值,它不僅適用于地攤經濟,更是一種值得廣泛推崇和傳承的創業精神。
改革開放初期,無數企業家正是從“擺地攤”起步,一步步走向輝煌。王填讀大學擺地攤,然后開小開超市,逐步將“步步高”打造成中國500強企業。我親眼所見,他的小超市二三十平米,開創中國顧客進店挑選商品之先河。
擺地攤,讓企業家熟悉市場,掌握商道。在試錯中積累經驗,控制風險;在遭受挫折時,深刻認識社會,增強抗壓能力,從而樹立堅定的信念和敏銳的洞察力,并注重團隊建設,終成“大亨”。
擺地攤精神是大學生成長的“助推劑”
當代大學生具有思維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創新能力強等優點。
湖南勞動人事職業學院是上世紀80年代創辦的年輕學校,雖說近年來發展較快,無損檢測專業在全國有名,但是與985、211名校,甚至與一般本科、老牌高職高專相比,存在較大差距。我們必須認清現實,正視自己,正確認識創新創業,認識到做“小生意”的意義非凡。
一是擺地攤精神可培養創業思維。從選品定價到市場調研,從客戶服務到成本控制,小生意的每一個環節都蘊含商業邏輯。無論是互聯網巨頭還是街邊小攤,商業的本質從未改變——發現需求、創造價值、實現盈利。同學們若能在小生意中,學會觀察市場、優化流程、積累經驗,便是掌握了創業的底層密碼。
二是擺地攤精神可淬煉獨立人格。創業不僅是為了創造財富,更是為了錘煉人格。當你站在街頭,面對形形色色的顧客,忍受風吹日曬;當你擺的小攤、開的小公司,無法與大中型企業平分秋色,而且可能遭受白眼、質疑與失敗時,你必須承受、堅持和“硬挺”。這樣,能讓你收獲一顆強大的內心。
當你真正理解“勞動創造價值”時,你便擁有了創業者最珍貴的品質、最可貴的精神。當你從“伸手要生活費”到“靠自己賺取第一份收入”,這種身份的轉變,正是你人格獨立的真正開始。
三是擺地攤精神可鍛煉本事和抗壓能力。創業需要直面現實的勇氣,比如你要學會與市場監管人員溝通、與同行競爭、與顧客協商;需要腳踏實地的韌勁;比如你要一單一單地積累,一分一分地計算;更需要獨立擔當的精神;比如你要面對盈虧自負、風險自擔,這中間你必須去學習并掌握方法技巧。
縱觀古今,成就大業者,幾乎沒有不忍受挫折和失敗的,關鍵是他們不被厄運所嚇倒,從中鍛煉出抗壓能力。這些,都是比書本更生動的人生課堂,更真實的實踐體驗,是比黃金更貴重的財富。
創業必須與時代同頻共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技術迭代催生著人工智能等產業的迅猛發展。我們今天的“小生意”,也許就是十年十五年后的大產業。
湖南生活成本較低,教育醫療水平較高,特別是省政府推出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七個一”行動部署,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親自部署督辦。這是一片創新創業的熱土。
隨即,湖南勞動人事職業學院出臺“十八條措施”,先期設立100萬元創業專項資金,鼓勵同學們創新創業。剛才創業學生代表、指導老師代表、優秀校友代表,分別談了創新創業經驗、教訓、困惑和訴求,提出了新的設想。鐘秋明校長與你們進行了解疑答惑的互動,氣氛很好。
今天的地攤經濟,早已不是簡單的“賣貨”。同學們可以結合專業特色,在涉及公共管理、商貿旅游、質量檢測、智能裝備、新能源、鄉村振興、保健康養等領域,選擇創業項目,用新媒體推廣產品,用數據分析優化選址,用社群運營培養客戶黏性。
“偉大源于平凡,成功始于行動。”擺地攤精神也是一種時代精神,它啟示我們,放下“面子”、擁抱實干,小處著手、大處著眼,敢想敢試、永不言敗。
相信你們的每一次創業嘗試,每一塊創業試驗田,都是為未來“萬丈高樓”夯實地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