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育才,為黨育人。”年輕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的未來與希望,其成長質量關乎民族復興偉業,關乎國家長治久安。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對年輕干部的能力素質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年輕干部培養必須轉向靶向發力、精準滴灌,下足“精細”功夫,方能培育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
選準人是培養好的前提,如同農人選種,優中選優,方能收獲頗豐。“精挑細選”絕非易事,需下足“識人”真功。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構建全方位、立體化考察識別體系,既要聽其言、觀其行,更要察其心、析其魂,通過實地調研、日常考評,深入基層一線主戰場、服務群眾最前沿,近距離、多角度“掃描”“透視”,精準“畫像”,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的好苗子精心挑選出來。
年輕干部有活力、有闖勁,但也普遍缺乏系統歷練和復雜局面應對經驗。培養好比“育苗”,不能“千人一面”,必須因材施教。要摒棄“大水漫灌”式的培訓模式,針對干部不同特點和崗位需求,“量體裁衣”設計個性化成長路徑圖,靶向補齊知識空白、經驗盲區、能力短板。要敢于“墩苗壯骨”,有計劃地把他們放到艱苦復雜環境、關鍵吃勁崗位上“淬火加鋼”,在摸爬滾打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要健全“導師制”,選配政治強、業務精、經驗足的領導干部或業務骨干,“一對一”悉心傳幫帶,在思想引領、業務指導、作風錘煉上精雕細琢,助其加速成長。
璞玉須琢磨,方成美玉器。年輕干部健康成長,離不開持續的打磨和塑造,這個過程,既要體現“嚴”的約束,也要飽含“愛”的溫度。要堅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把功夫下在平時,常態化“咬耳扯袖”,加強政治歷練和黨性修養,引導其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筑牢思想防線。同時,要信任放手、搭臺賦能,鼓勵大膽探索、勇于創新,健全容錯糾錯機制,為擔當者擔當、為干事者撐腰。在干部使用上,要堅持事業為上、人崗相適,不搞論資排輩,也不搞“拔苗助長”,把合適的干部放到合適的崗位上,讓其才盡其用、用當其時,在各自賽道上綻放光彩,真正實現從“璞玉”到“美玉”的蛻變。(作者:亓竹冉、張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