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院院長、教授,消費經濟學會副會長 毛中根
春和景明,綠意盎然。剛剛過去的清明假期,全國各地出行火熱、消費繁榮。賞花踏青、文博參觀、紅色研學……景區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據統計,清明節假期3天,國內出游1.26億人次,同比增長6.3%;國內出游總花費575.49億元,同比增長6.7%,假日經濟活力澎湃。
假日經濟是指人們利用節假日集中購物、集中消費的行為,帶動供給、帶動市場、帶動經濟發展的一種系統經濟模式。其包括旅游、休閑和娛樂等多種形式,涉及商品消費、餐飲消費、旅游服務消費、文化娛樂消費、傳統民俗活動和新型數字化消費等多個領域,具有消費集中性、需求多樣性、類型多元化、文化融合性、產業關聯性和經濟帶動性等特點,在促進消費、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和滿足人民高品質生活需要上有重要作用。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居民消費需求得以有效釋放,消費者更加注重消費的精神價值和消費體驗,假日經濟持續升溫。假日經濟促進消費升級呈現出規模迅速擴大、結構不斷升級、方式日益多樣、環境持續優化、新型消費蓬勃發展和理性消費占據主導等趨勢。假日經濟的蓬勃發展從各方面激發了居民消費熱情,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挑戰,比如商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產品缺乏差異化、創新能力不足、下沉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承載壓力大等問題。為進一步依托假日經濟促進消費升級,應多措并舉增強假日經濟消費動能、推動假日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一,推進假日消費多樣化和標準化建設。針對不同假日的節日特點打造獨具特色的假日消費項目。細分消費群體,開發專門的旅游產品,滿足各類游客的個性化需求。在確保游客擁有自主選擇權的前提下,鼓勵各地區景區之間合作推出聯合門票,支持部分景區實行一張票多次多日有效制度,以適應消費者多樣化需求。強化區域旅游品牌與服務整合,推進智慧景區發展,提升旅游服務整體水平。此外,假日經濟發展需關注生態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等問題,確保假日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為消費者提供更加綠色、健康的消費選擇,滿足居民消費升級需求。
第二,深化假日經濟產業融合。加強假日經濟領域各個環節的合作,包括旅行社、景區、餐飲和酒店在內的各個組成部分應加強合作,通過共同推廣、資源互享等策略,增強整個行業的效能和市場競爭力。優化線上線下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布局,加強旅游公共信息服務資源整合。以旅游業與其他不同領域的跨行業合作擴大假日經濟帶動效應,例如,可以與體育行業聯合舉辦馬拉松、戶外徒步等健康游活動,與農業領域合作推出農業觀光、采摘等旅游體驗。通過相關政策和規劃,引導和促進產業融合,以稅收優惠、資金支持等措施,鼓勵企業進行跨界合作和創新,為產業融合提供政策保障。
第三,加快假日消費數字化賦能。數字化發展背景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逐漸成為推動旅游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能。鼓勵有條件的旅游活動場所開展智慧旅游建設,例如,以博物館等文博場館的數字化建設提升游客互動感和沉浸感。加強旅游惠民便民服務,推進線上線下服務融合,如對景區廁所進行電子地圖標注。積極利用社交媒體渠道推廣旅游產品,通過發布高質量的圖片、視頻和文案等內容,吸引游客關注和傳播,舉辦線上互動活動,如抽獎、問答等,提高用戶的參與感和黏合度。通過數字化手段,幫助企業及時捕捉不同消費群體的新需求,推廣應用柔性化、智能化生產模式,提升產能靈活轉換和快速響應能力,從生產端促進居民消費升級。
第四,完善下沉市場消費基礎設施。加快三線及以下城市和縣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交通網絡,提高旅游目的地的通達性。優化配置重點旅游城市班車班列,加快干線公路與景區公路連接線以及相鄰區域景區間公路建設,提升交通運輸效率,緩解假日交通擁堵。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和城市更新等項目,對旅游目的地及周邊區域進行系統性整治。提升中小景區公共服務水平,完善旅游服務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公共服務信息平臺等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動數字技術向中小城市和鄉村地區拓展延伸,加快線上線下融合,推出成本低、功能實用的數字化轉型方案。改善下沉市場營商環境,引入品牌企業,提升縣城消費品質,促進下沉市場消費升級。
第五,進一步豐富假日消費場景。探索實施跨行業消費聯動的場景,推動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互相轉換和帶動。推進現有步行街設施改造和業態升級,積極發展智慧商圈,打造商旅文體融合的新型消費空間。利用新技術拓展購物消費體驗,如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拓展線上消費場景。夜間旅游是延伸旅游消費時間的重要方式,引導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規范創新發展,拓展夜間旅游活動,增加游客的逗留時長,完善夜間照明、停車場、公共交通、餐飲購物等配套服務設施,設計夜間燈光展示、夜間市集、夜間演出等多樣化活動,確保游客在夜晚也能享受到多彩的娛樂活動。
第六,加強假日經濟政策支持。加快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落實,如減稅降費、優化消費環境等,為節假日消費市場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進一步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增強帶薪休假的制度剛性,方便居民家庭更好實現靈活休假、錯峰出行,便于消費者合理安排假日消費。完善旅游市場秩序規范,加強旅游市場執法,深入開展旅游市場整治,建立健全跨部門旅游市場舉報投訴和執法協作機制,堅決維護游客合法權益。強化旅游安全保障措施,提升目的地應對旅游突發事件的響應和應急處置能力以及防災減災能力。加強對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和管理,提升其服務意識和專業技能。強化熱門旅游城市和景區價格監管和服務監督,建立以旅客為中心的服務質量評估機制,提升消費者滿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