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構建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的意見》,對構建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有關工作作出部署。就業是永恒的課題,承載著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邁入普及化階段,高校畢業生規模持續增長,從2022年起連續三年突破千萬,已成為我國城鎮新增就業絕對主體。解決好就業問題,已成為檢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成色的重要標尺。
基層是高校畢業生成長的淬煉場,各地黨委、政府要以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為主線,讓畢業生“愿意下、下得去”,打通在基層“留得住、干得好”的閉環鏈條。通過建立基層就業服務站,整合教育、醫療、住房等保障政策,構建全周期服務體系。推行“導師幫帶制”,讓經驗豐富的基層干部手把手傳授群眾工作方法,幫助畢業生快速完成角色轉換。建立“基層崗位成長檔案”,將服務年限、工作實績與職稱評定、職級晉升掛鉤,既破解基層人才短缺難題,又讓畢業生在服務群眾中收獲成長,在“向下扎根”與“向上生長”的辯證統一中,看到清晰的發展前景。
隨著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進程加快,一大批數字技能人才應運而生。直播間里的大學生主播妙語連珠,云端會議室中程序員遠程協作,智慧農業大棚中“新農人”調試傳感器......數字經濟浪潮催生的新職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各地要把握產業變革機遇,構建“數字基建+技能提升”的雙輪驅動機制。通過建設數字就業服務平臺,運用大數據技術實現崗位精準匹配,動態追蹤畢業生技能與市場需求缺口。打造“數字技能培訓矩陣”,開設人工智能應用、新媒體運營等前沿課程,開展VR模擬面試等沉浸式實訓。針對數字經濟新業態特點,建立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等勞動權益保障機制。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就業服務,讓畢業生既能抓住新興產業機遇,又能獲得應對變革的底氣,數字時代的就職之路越走越寬。
破解千萬量級高校畢業生群體多元化訴求,還要構建多層次人才發展生態。要在政策供給端打好“引育留用”組合拳,如設立青年人才專項基金,對重點領域就業創業給予稅收優惠;推動校企共建產業學院,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完善技能等級證書互通互認體系,打破職業發展“天花板”。要在服務供給端打造“全鏈條”支持體系,如建設創業孵化基地,提供從項目路演到融資對接的管家式服務;建立職業指導專家庫,運用大數據分析為畢業生定制成長路線圖;搭建校友資源共享平臺,形成“以才引才”的良性循環。通過制度創新與生態營造,逐步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生動局面,讓每位青年都能找到適合的舞臺。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當政策的陽光照亮每一條奮斗路徑,當貼心的服務溫暖每一個青春夢想,當創新的活水澆灌每一粒希望種子,新時代的高校畢業生必將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闊征程中成就自我價值。(作者:唐代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