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著力解決部分年輕干部在農村基層‘水土不服’問題。”部分年輕干部沉下基層后,面對陌生環境,一時難以適應,難免會陷入“水土不服”的困境。組織部門作為年輕干部成長的堅強后盾,要為年輕干部向下扎根、向上成長搭臺賦能,從實踐淬煉、機制優化等多維度綜合施策,匯聚更多堪當鄉村全面振興重任的青春力量。
年輕干部剛從“象牙塔”到“泥土地”,對農村工作的復雜性、鄉土社會的特殊性認識不足,大到鄉村全面振興項目的推進,小到鄰里間雞毛蒜皮的糾紛調解,樁樁件件都考驗著他們的應變能力。組織部門要助力年輕干部完成角色轉變,以培訓長才干、強能力,打破“填鴨式”培訓定式,打造“靶向賦能”新范式,針對“不會干”“不敢干”等痛點,開發“方言土話溝通術”“田間地頭工作法”“群眾工作三十六計”等特色實用課程,幫助年輕干部握得住“筆桿子”、接得了“硬茬子”。以實踐煉意志、補短板,構建“浸潤式”實踐培養體系,圍繞產業振興、基層治理高頻場景,設置“跟崗見習”“攻堅擂臺”,推動年輕干部在直面挑戰中掌握土辦法、活經驗,學會融會貫通、做到游刃有余,以豐富的實踐經驗充盈自身本領。
對年輕干部來講,基層是歷練成長的肥沃土壤,更是綻放青春之姿的廣闊舞臺。組織部門要結合年輕干部特長優勢、專業技能、興趣愛好,有針對性地安排崗位、布置任務,提供發展空間,鼓勵他們發揮敢闖敢試的鮮明優勢、找到施展才華的用武之地,實現“有魄力謀事”“有底氣干事”“有路徑成事”。還要樹立實干實績導向,在選拔任用、評優獎先、教育培訓上向基層傾斜,打破基層干部成長“天花板”,把有潛力、有能力的干部選出來、用起來。建立適配基層現實的考評體系,多看群眾口碑,多看發展實效,多看攻堅擔當,引導年輕干部甘做“栽樹人”、愿為“筑基者”,把根扎深、把事干實,真正使鄉土實踐成為干部成長的“黃金履歷”。
心融才是真正的扎根。年輕干部既渴望在基層建功立業,也需要被尊重、被理解、被支持的情感共鳴。組織部門要用更細膩的觸角、更暖心的舉措,給予基層年輕干部充分的信任與關懷。改善基礎保障,切實解決年輕干部食宿就醫、通勤出行等現實難題,探索建立“基層服務保障清單”,配套文體設施、開辟學習空間,用“十分鐘生活圈”緩解年輕干部初到基層的“落差感”。強化人文關懷,通過搭建交流社群、組織“結對認親”、共享“駐村攻略”等方式加速年輕干部的文化融入,建立常態化談心機制,既聽工作匯報更問思想波動,既看工作成效也察情緒變化。注重精神激勵,設立“閃光時刻”記錄簿,及時肯定在防汛抗旱、糾紛調解等關鍵時刻的表現,讓年輕干部在“被看見”“被認可”中增強價值歸屬。(作者:王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