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強調,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當前全球科技競爭加劇、產業升級加速,民營企業能否搶抓機遇、創新突破,關鍵在于激活人才“引擎”。組織人事部門要聚焦企業發展所需所盼,不斷磨細人才工作“顆粒度”,完善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機制,充分釋放人才創新創造活力,讓民營企業擁有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和強勁原動力。面對激烈的人才“爭奪戰”,唯有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優化人才引進渠道,才能讓民營企業成為人才集聚的“主陣地”和“強磁場”。要引導民營企業強化人才意識,將人才戰略納入企業發展規劃,秉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理念,不斷迭代升級人才政策,統籌重點產業需求,為民營企業“筑巢引鳳”牽線搭橋,拓寬企業與緊缺人才“線上線下”對接渠道,推動人才與企業雙向奔赴、同頻共振。要立足企業創新發展實情,以“周公吐哺”的求賢智慧廣納英才,既帶著“三顧茅廬”的誠意引進高精尖的領軍人才、懂市場的復合型舵手,又以“柔性引進”機制用活人才驛站、飛地實驗室等資源,推動民營企業向規模化、高端化發展。
常格不破,人才難得。如何評價、使用人才,用人單位最有發言權。只有在放權賦能上下足功夫,才能讓民營企業人才放開手腳、大展拳腳。要加快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鼓勵企業自主引才、靈活用才,賦予企業在職稱評審、技能認證等方面更多自主權,擺脫各種不切實際“條條框框”約束,注重人才的實際業績和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構建由知識、能力、品德等要素構成的人才評價體系,鼓勵建立“創新者多得”的薪酬體系,激勵更多人才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積極搭建民營企業人才交流互動的平臺,通過思想碰撞與融合,共享資源、智慧和經驗,讓不同領域的民營企業和人才互學互鑒、共同進步。支持民營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通過組建“創新聯合體”,破解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關鍵共性技術難題,讓人才在火熱實踐中激發潛能、淬煉本領、快速成長。
區域人才競爭,短期靠政策、長期靠環境。當前,許多民營企業面臨優秀人才流失的難題,有時是因為忽視了人才的滿意度和歸屬感。想要讓人才留下來、扎下根,既要給予“真金白銀”的獎勵激勵,更要拿出真情實感溫暖人心。要落實黨員干部聯系服務企業制度,主動當好企業“店小二”,“面對面”宣傳人才政策,“一對一”協助招才引智,“心貼心”幫助紓困解難,為企業和人才提供精準化、個性化的專屬服務。圍繞人才關心關切的子女教育、醫療保障、住房安居等問題,推出更加務實有效的針對性舉措,為人才創造最好條件、提供最大便利、營造最優環境,全力消除后顧之憂、打消長遠之慮,讓“金鳳凰”棲有所安、創有所成、心有所歸。(作者:劉航先、曲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