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新消費業態快速發展,不少“職業新鮮人”應運而生。把興趣做成職業、將特長做成生意的新職業人,憑借各式專業技能,提供著新的生活服務。這些新職業大多集中于現代服務業領域,從業者有著怎樣的就業創業經歷?又推動著哪些消費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民宿管家、整理收納師、網絡主播……近年來,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許多過去沒有聽說過的新職業涌現出來。人們把這些新職業從業者稱為“職業新鮮人”。
職業新鮮人的“新”,直觀地表現為扎根不斷變化的消費市場。他們在日益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中挖掘新機遇,尋找就業創業機會。這些“職業新鮮人”為市場注入新意,也追求自身全面發展。他們憑借“十八般武藝”生長于生機勃勃的消費市場,為人們提供更加專業化、個性化、品質化的服務,引領新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
新需求帶動新職業
消費需求是催生新職業的最大動力。這些年,消費市場不斷演進,呈現出理性化、品質化、數字化的發展趨勢,為新職業的茁壯成長營造了良好環境。
河南老君山洛珠天吉民宿主理人陶壘以前從事醫藥行業,2018年轉型成為一名民宿管家,如今已成長為運營著6家民宿的主理人,每年奔波于江蘇蘇州、海南三亞、新疆喀什等多個地區的民宿。“我有一次在國外偶然接觸到民宿,當時國內民宿還沒有發展起來,那次經歷在我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陶壘說。
在整理收納行業深耕多年的林琳也有類似經歷。“2014年,我在親戚家偶然體驗了一次整理收納服務,感到太神奇了。”林琳說。心中的新職業種子發芽生長,離不開消費市場這片沃土。林琳了解到國內整理收納行業有較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便辭職當起了整理收納師。如今,她已為超3萬個家庭提供整理收納服務。
新職業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人們的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息息相關。消費市場復蘇回暖,消費熱情持續上升,助推整理收納行業快速發展。“今年以來,整理收納服務咨詢量與整理收納師培訓咨詢人數均明顯增加。”整理收納品牌留存道創始人卞櫟淳告訴記者。
消費需求的變化推動著新職業發展。2024年7月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統計局正式增設網絡主播為新職業。“網絡直播剛起步時,消費者對價格較為敏感;如今消費者趨于理性,更愿意為個性化、定制化、品質化產品買單。這就需要主播幫助消費者全面、深入了解產品。”四川空蒙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播朱以雋說,“消費回歸理性,優質產品與內容成為網絡主播塑造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擁有優質產品、專業知識的主播更容易獲得消費者青睞。”
新需求催生新職業,新職業也在反哺市場需求。消費領域涌現的一些新職業,能幫助消費者提升生活體驗和品質,從而進一步激發消費意愿和消費需求。“整理收納師讓家里煥然一新,人們會更愿意為家里添置新物品,讓日子過得越來越有品位。”卞櫟淳表示。
開放包容拓展空間
消費市場快速迭代,消費需求越發多樣,不斷拓展著新職業的邊界。在新就業形態下,勞動者自主選擇性增強,更加傾向于從個人興趣愛好出發,關注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追求個人價值。
更靈活,為年輕人帶來就業新思路。新職業的工作時間更有彈性。“別人休息,我們工作;別人工作,我們休息。”陶壘介紹,民宿管家的休息時間隨淡季旺季而變,寒假暑假、周末等入住率較高的時段幾乎沒有休息時間,淡季的休息時間則十分靈活,比如在新疆喀什的民宿從當年10月份至次年3月份閉店,民宿管家在這期間可以自由支配時間。
更包容,為精力有限的群體提供就業新可能。“很多整理收納師是‘80后’‘90后’寶媽,她們接受過良好教育,有一定社會經驗和家庭經驗,能更好地幫助客戶規劃家庭空間,十分適合這一群體從業。”卞櫟淳說,對需要把更多時間精力分配給家庭的年輕母親而言,整理收納師這份職業包容性更強,能讓她們融入職場,實現自身社會價值。
更開放,打開職業發展新空間。“我大學畢業后在機場工作,收入也不錯。但是日復一日的工作有些單調,我就產生了轉行的想法。”林琳說,成為整理收納師后,每次工作完看到整理后的家煥然一新,聽到客戶由衷的贊嘆,成就感便油然而生。
成長于新消費背景下的新職業,正在成為就業“蓄水池”。其憑借開放性、包容性、普惠性的就業特征,創造了豐富的就業崗位,尤其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成為人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
直播助農,為農民提供新的就業創業機會。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與民生研究院發布的《短視頻直播平臺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研究報告(2024)》顯示,截至2024年底,快手平臺共帶動4320萬個就業機會,催生174個新職業。這其中,有不少“新農人”的身影,他們從田間地頭走上直播平臺,成為網絡主播群體的生力軍。
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百村千人”電商助農行動有序開展。依托“壁州創谷+自媒體矩陣+村播助農+鄉村訂制+集體經濟壯大”模式,該行動建立農村電商市場化運營機制,促進群眾穩定增收。
“通江銀耳、空山黃牛肉、山地梅花雞是通江土特產,具有一定知名度。按照‘百村千人’行動計劃,我們要進入100個村,組織調動村民開設1000個抖音賬號,由公司進行專業孵化,將這些優質農產品推向全國市場。”朱以雋介紹,公司與村委會、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共同培養農民主播,打造農村直播團隊,從而帶動農民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截至今年1月底,公司已開展580場直播,銷售額累計超2000萬元。
網絡直播在下沉市場扎根發芽,也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才為鄉村發展貢獻力量。“縣里助農直播做得好的公司或團隊,有很多是從大城市回來的當地人在運營。”共青團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委兼職副書記宋揚說,這些人在成熟的電商公司積累了豐富經驗,也有更開闊的視野。他們乘著網絡直播發展的“東風”,推動當地農產品走向全國市場。
近年來,各地在產業轉型過程中釋放出許多勞動力,新職業的產生與正規化,為這些勞動力發揮自身優勢、順應產業轉型趨勢、獲得可持續收入提供了新途徑。
專業技能夯實基礎
“門檻不算高,成長空間大”,是不少受訪者對新職業的評價。但要想在職業道路上走得穩、行得遠,“職業新鮮人”要練就“十八般武藝”,硬技能、軟實力一個都不能少。
專業技能奠定職業基礎。“我們培養的是全能型民宿管家,前臺接待、調酒、做咖啡等技能樣樣要掌握,客流高峰期還要去客房做保潔。”陶壘說,一名合格的民宿管家需要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從而更好滿足顧客的消費需求。
民宿產業逐漸壯大,對民宿管家的專業素養要求越來越高,這既包括服務標準與水平的升級,也包括文旅知識儲備、媒介素養等能力的提升。“在流量時代,民宿管家也要熟練運用社交媒體宣傳推廣自家民宿。”陶壘說。
從業者的創新創造能力有助于推動個人職業發展更上一層樓。“整理收納師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卞櫟淳介紹,相較于家政保潔專注于將衣服疊好、物品理清,整理收納師是從一套房子、一間屋子、一排柜子、一個儲物盒出發,全盤規劃家庭空間,兩者在底層邏輯上明顯不同。林琳表示,對一名整理收納師而言,整理物品只是基本技能,更要掌握物品動線的設計能力、家庭空間結構的改造能力,甚至要提升美學素養,從而讓物品陳列更有價值。
“網絡主播想擁有獨特的競爭優勢,就要有屬于自己的‘兩把刷子’,思考如何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為直播間增添更多創意元素。”朱以雋告訴記者,主播通過專業知識能夠讓大家了解一款產品,但要激發觀看者購買意愿,最終實現銷售轉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個人風格能否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和喜愛。
“如今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機,人人都能直播。雖然入行門檻變低了,對從業者的專業素養卻提出了更高要求。網絡主播要根據市場需求不斷更新專業儲備,也要隨著直播行業變化不斷探索新的直播技巧,以及調整個人風格等。”朱以雋說,“針對同一類產品,消費者通過網絡可以找到很多貨源,直播帶貨很難通過貨源建立競爭優勢,這就要求網絡主播對產品應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對消費新需求、市場新變化要保持敏銳,并做到高效率技能迭代。”
協同發力培育人才
隨著新職業、新工種正式“入編”,越來越多“職業新鮮人”下場,隊伍規模逐漸壯大。但是從人才隊伍的綜合素質、業務水平、服務能力來看,“職業新鮮人”存在不少“天然”短板,這也折射出職業培訓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走進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留存道整理收納實訓室,400多平方米空間包含了書房、廚房、玄關、衣帽間、兒童房和洗手間等多個家庭場景,學員在這里接受整理收納實操訓練,逐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整理收納師。
“從業者越來越多,不過高素質的整理收納師仍是稀缺資源。目前行業實現了擴容,但提質還有很大空間。”卞櫟淳表示,行業不缺整理收納師,缺的是有規劃能力、管理能力、統籌能力的整理收納人才。
職業技能培訓是保持就業穩定、破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重要舉措。生發于消費領域的新職業面對的是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更需要持續更新與需求側適配的職業技能,這需要政府、行業、企業協同發力。
目前,各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積極部署、開展針對新職業的技能培訓,提升新職業人才隊伍質量。要努力推動政策落到實處、課程設置貼近市場趨勢、技能培訓滿足從業者需求。
職業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職業培訓應設置得精簡有用,讓從業者高效掌握核心技能,進入市場實踐,降低時間成本。“有的整理收納培訓課程存在不符合實際需求的情況,比如培訓十幾種疊襪子的方法,但在服務客戶時根本用不到。”卞櫟淳說。
“只靠農民主播摸索,沒有專業指導,很多人就慢慢放棄了。”宋揚說,在有的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民主播缺乏足夠的外部支持,仿佛在單打獨斗,面臨專業性不強、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農民主播期待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搭建行業交流平臺,引入專業運營團隊提供指導。
“鄉鎮干部接受網絡直播培訓時聽得非常認真,他們迫切想把這些知識傳遞給想要轉型的農民。”宋揚說,雖然有關部門面向社會開展網絡主播培訓,但仍無法滿足現實需求,基層群體獲取專業知識的渠道和方式遠遠不夠。一些地方部門牽頭推動培養鄉村網絡主播,但推進速度緩慢。
“不同地區網絡主播的學習發展機會存在差異。比如北京的行業峰會主要面向電商公司中高層領導,針對網絡主播等一線從業者的交流機會比較有限。”北京智行百川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主播原馳說,如果缺乏行業交流平臺,網絡主播的職業發展將面臨較大不確定性。
除了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政府和有關部門還應積極搭建行業交流平臺,組織舉辦企業論壇、行業交流會等活動,為新職業從業者分享市場資訊、交流業務提供有效途徑,推動職業培訓全方位、高質量發展。
職業“上新”,見證著消費市場的蓬勃動力,也體現了社會群體的細化分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陸續發布多個新職業,意味著這些職業的建設與發展邁出了關鍵一步。管理與服務要緊隨其后,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建設,構建更加多元、穩定的社會支持網絡,為新職業從業者提供更多引導與幫助,推動新職業行穩致遠,增強從業者的歸屬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