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是推動新時代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營盤街道東崗路一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創新建立“五訪五問”工作法,通過“訪民情問民意、訪民憂問民困、訪民訴問民盼、訪民智問民策、訪民生問民效”,推動社區治理從“單打獨斗”向“多元共治”轉變,切實將“問題清單”轉變為“幸福賬單”,書寫居民“滿意答卷”。
訪民情問民意,建立“地圖+底冊”,繪制民情“全息圖”。社區黨委以小區為單位,推行“一人一檔、一房一檔”管理模式,通過“線上問詢+線下敲門”雙線聯動,全面收集居民基礎信息、需求清單和意見建議,形成覆蓋人、地、事、物、情及各類組織的“動態管理底冊”和“網格民情地圖”。建立“網格每日巡+居民經常訪+小事隨手辦+難事實時記+大事及時報”排查機制,網格員結合“民情地圖”,形成“發現-上報-解決-反饋”的閉環工作流程,精準標注空巢老人、殘障人士、失獨家庭等特殊群體分布位置,在防汛救災、安全生產、高齡補貼、社會穩控、資料收集等工作中為居民提供針對性服務,確保服務靶向發力。
訪民憂問民困,著力“尋癥+覓徑”,破解民生“急難愁”。在走訪中,居民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物業服務不到位、環境臟亂差等問題,社區黨委創新建立“晨巡午議+網格議事會”機制,組織居民代表、物業公司、社區法律顧問等共同“把脈開方”,通過“問題收集+分類派單+聯合處置+跟蹤問效”流程,先后解決建筑垃圾清運滯后引發的衛生問題、裝修施工造成的鄰里糾紛等各類問題。在此基礎上,搭建“微信群及時反饋+書記辦公室定點接待”的雙向溝通平臺,構建起“線上問題收集+線下精準處理”的響應機制,社區治理效能顯著提升。
訪民訴問民盼,用好“吹哨+自治”,激活治理“微細胞”。社區黨委積極踐行“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針對超出社區權限的疑難問題,通過“吹哨”上報街道,由街道統籌協調城管、司法等部門聯合處置小區管道漏水、路面改造等問題。社區黨委培育“自治內生力量”,積極發動退休老黨員任小區黨支部書記,發動治理能人和熱心居民擔任樓棟長、調解員等。探索組建“黨員+網格員+治理能人”為主體的“鐵三角”基層志愿調解隊伍,成員包含社區法律顧問、“法律明白人”等,不斷提升基層訴調對接、多元化解能力,切實將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社區治理從“靠社區”變為“靠大家”。
訪民智問民策,挖掘“資源+力量”,匯聚共治“同心圓”。社區黨委通過拉網式排查,深挖潛在資源,分類組建技術專長型、生活服務型、文化藝術型、新興領域型的社區“守藝人”人才庫,圍繞居民的急難愁盼,著力延伸服務鏈條,開展入戶宣講、問診、理發等便民服務。聚焦非遺文化技藝傳承,推動手工剪紙、寫春聯、蒸花饃等進社區。同時,社區黨委同轄區高校簽訂共建協議,構建社區、高校協同聯動、雙向賦能模式,按照寒暑假期集中式報到、重大活動階段性報到的方式,圍繞學生實習實踐、基層團組織建設、志愿服務引領、思想政治建設、多方位能力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入交流合作,實現社校組織聯建、活動聯辦、服務聯進。
訪民生問民效,著眼“長效+善治”,筑牢成果“壓艙石”。為保障協商議事出實效,社區黨委建立“民事民評”機制,由社區居民來定議題、定議程、定結果,引導居民通過協商議事合理表達訴求、化解矛盾;組織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效果的民主評議,讓居民當“考官”,廣泛傾聽居民對社區工作落實效率、成效、滿意度的反饋,形成收集、調查、商討、辦理、反饋的良性循環,實現居民對社區治理的深度參與。同時,針對小區治理中反復出現的頑疾,制定《社區微治理協商議事機制》,在“議”的過程中解決環境衛生、公共設施建設等問題。
東崗路一社區將不斷完善“五訪五問”工作法,從基層治理過程中發現的痛點難點問題出發,通過精準施策,切實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打開基層治理新局面。(營盤街道東崗路一社區 平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