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清晨,榆次區張慶鄉張慶村的奶牛養殖基地已是一片忙碌。工人們穿梭在牛欄間添加草料,新鮮的牛奶順著管道不斷注入儲奶罐。在這井然有序的場景背后,養殖戶們卻有著實實在在的擔憂——受市場波動影響,生鮮乳收購價每公斤下跌超20%,飼料成本卻居高不下。晉陽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藥建軍望著圈舍里上千頭奶牛,既心疼“活資產”的貶值,更擔心資金鏈吃緊影響產業發展的步伐。
金融活水的及時注入,為這場危機帶來了轉機。由晉中市政府牽頭成立的市金融助力“千萬工程”、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市級專項協調機制辦公室迅速行動,中國農業銀行晉中分行的工作人員帶著“綠色審批通道”直抵養殖基地。“活體抵押+訂單質押”的創新貸款方案,讓藥建軍眼前一亮:奶牛資產可評估作押,與乳企簽訂的供奶訂單也能質押融資。300萬元低息貸款的到賬、3.1%的涉農優惠利率,讓藥建軍直呼“雪中送炭”。
這并非偶然個案。自2月17日全市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實施“百鄉千村”治理行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謀劃匯報會召開后,晉中市全力打好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組合拳”。市政府辦作為協調機制辦公室,3000余次入企入村調研,120余個貸款保險難題被逐個擊破。在榆社縣,中國太保產險晉中中支新的“收益險”已進入審批試點階段,若落地實施,將為企業架起市場風險的“安全網”。
金融活水的精準滴灌,得益于制度創新的強力支撐。針對農業“周期長、風險高”的問題,晉中市政府推動建立“風險共擔”新模式:銀行主動對接糧食安全、鄉村產業等關鍵領域,今年1-2月已投放涉農貸款10.54億元,惠及1081戶市場主體;保險領域突破傳統“保人保戶”框架,創新推出“防貧保”普惠產品,1-2月全市農業保險已累計為0.85萬戶農戶提供3.39億元風險保障,支付賠款4893.44萬元。
在太谷區,由區政府與中國太保產險晉中中支聯合設計的“防貧保”普惠產品正在試點。這款產品將保障對象從“某個人”轉為“一類人”,覆蓋醫療、災害等五大返貧風險,不僅做到了“少花錢、多辦事”,也推動了保險創新,實現了險種由“定人定量”到“群體共享”的轉變,進一步擴大了保障覆蓋面。
從張慶村“收益險”的創新探索,到未來覆蓋全市的“防貧保”普惠實踐,一項項機制創新與田間地頭的需求同頻共振,金融活水正精準澆灌著每一個薄弱環節。
“下一步,我市將因地制宜做好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的推廣應用,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糧食安全、鄉村產業、鄉村建設等重點領域,完善推進機制,創新模式打法,全力做好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工作,推動‘三農’金融服務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晉中市金融助力“千萬工程”、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市級專項協調機制辦公室負責人表示。(晉中日報記者 張子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