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行業復蘇勢頭強勁,全國假日市場平穩有序。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全國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74億人次,同比增長70.83%,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480.56億元,同比增長128.90%,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00.66%。無疑,“五一”假期出行需求旺盛的背后是節日消費的火爆及其折射的經濟超預期復蘇,為經濟增長提供內生動力。
經濟發展離不開信心的支撐,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但信心不是靠喊口號喊出來的,而是在現實的行動中具體呈現出來的。眾所周知,淄博燒烤火了,一躍成為網絡“頂流”。“五一”假期淄博旅游訂單同比增長2000%,吸引全國各地游客“赴淄趕烤”,也讓更多城市“躍躍欲試”。這充滿煙火氣的一幕,凸顯了中國文旅資源活力的復蘇,印證了中國經濟的強勁活力。
開局系全局,起勢定走勢。2023年初,多地政府工作報告發力穩外貿,堅持穩中求進,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在強主體、穩投資、拓市場、增后勁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舉措。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恢復和擴大需求是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鍵所在。“五一”假期,重慶兩江新區在濱江親水公園引入露天電影、咖啡廳等服務業態,打造休閑度假的消費體驗平臺;江西遂川依托茶產業打造茶旅品味小鎮,推出制茶體驗、特色茶飲、茶秀舞臺等十余種文娛模式;福建廈門推出“鄉廚美食游”“漁村樂活游”等30條特色鄉村游線路,以閩南特色美食之旅新場景,助力鄉村旅游消費……從餐飲住宿的紅火,到景區景點的熱鬧,再到商場影院的爆滿,文旅消費市場復蘇勢頭強勁,釋放出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積極信號,中國經濟前景光明。
乘勢而上,夯實經濟向好基礎仍需持續發力。“五一”假期消費的火熱景象與一季度消費市場“開門紅”相呼應。我們要知道,假日經濟不只是簡單的“節日經濟”,也不是單純的“旅游經濟”和“消費經濟”,消費市場恢復基礎仍需鞏固,居民消費信心還需增強,各地政府既要重視對關鍵節點的把握,也要持續謀求長遠、系統性的引導、激勵。尤其是面對消費者的熱情,政府要搭好臺,商家要唱好戲,形成游客自發推介、政府迅速反應、市民主動維護的城市營銷“良性閉環”,讓促消費活動“多起來”,讓假期消費更加多元化,這樣才能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雙向奔赴”。
“五一”假期消費是觀察中國經濟的一扇窗口。火爆“五一”再次印證了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活力,彰顯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的獨特魅力,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了信心。(作者:唐代遠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