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更深層次、更廣范圍、更大力度推動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選取百余戶中央企業子企業和百余戶地方國有骨干企業(簡稱“雙百企業”),實施國企改革“雙百行動”(簡稱“雙百行動”)。
中國物流集團積極響應,所屬中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中鐵物軌道科技服務集團有限公司、武漢中鐵伊通物流有限公司、中特物流有限公司4戶企業入選“雙百行動”。4戶“雙百企業”,牢記“服務現代流通,保障國計民生”的企業使命,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全面落實國企改革“1+N”政策要求,深入推進綜合性改革,敢于在改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取得突破,勇當治理結構科學完善、經營機制靈活高效、黨的領導堅強有力、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的國企改革尖兵。
引入積極股東 混出新優勢
中儲股份注重用足用好混改政策,混出新的發展“賽道”,實現“資本+技術+市場”的無縫銜接。2014年7月攜手北京里山信息科技中心(有限合伙)實際控制人共同出資設立了中儲南京智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儲智運),致力于打造智能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運用現代科技整合社會物流資源,升級運輸業態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社會物流整體成本。
中儲智運科學謀劃和持續調整股權結構,以貨“換”股,2017年末至2022年初,中儲智運已先后通過完成A輪、B輪、B+輪、C輪、D輪共五輪融資(融資額共計13.5億元,其中D輪融資完成7.61億元),實現投后企業估值大幅提升。通過資本、技術與市場的持續優化組合,中儲智運以“智運”網絡貨運平臺為核心,升級打造“智鏈”供應鏈服務平臺和“智信”數字信用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智慧物流綜合服務及數字化供應鏈解決方案,有效促進了產業鏈協同發展。
2020年3月伊通助力疫情后武漢中歐班列首發
伊通公司因“混”而生,由中鐵現代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伊藤忠物流(中國)有限公司、中鐵物總武漢工業有限公司于2004年共同出資組建。作為成立較早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尤其入選“雙百企業”以來,伊通公司依托出資協議和公司章程,形成了“央企品牌+鐵路特色+外資背景”的組合優勢。深耕國內客戶同時,成功開發大量外資優質客戶。與“強手過招”,激勵著伊通公司持續優化各類裝載技術、創新“定制化服務”,推動企業從“汗水型”向“科技型”“創新型”轉型升級。伊通公司已經發展成為以多式聯運和國際聯運為核心領域,以鐵路為主要特色,圍繞生產型企業和鐵路綜合物流服務,為客戶提供具有國際化水準一體化綜合物流解決方案的現代物流服務商。
完善激勵機制 改出新活力
中特物流作為華貿物流下屬重要子企業和“雙百行動”企業,是國內工程物流領域特高壓變壓器運輸細分行業的佼佼者,主要承接國內大件運輸物流、國際工程物流、危險品運輸、項目倉儲配送、鐵路專用線運營管理等業務。中特物流不斷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加快探索戰略性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以優化崗位職級體系為主線,通過組織架構扁平化,解決體系內職責重復和管理流程冗長的問題;以優化薪酬結構為手段,通過突出分配“差異化”推動效益增長;以強化市場競爭力、提高員工競爭意識為目標,按照崗位特點,制定并推行一系列業績考核制度方案重塑分配標準和考核體系,有效地控制了用工成本、提高了運營效率,2019年至2021年,中特物流實現主營業務市場收入年復合增長21.80%,利潤總額年復合增長6.49%。
中特物流1000千伏南昌長沙特高壓輸變電工程項目
伊通公司面對充分競爭的行業現狀,自上而下建立“公司經理層-部門負責人-項目部(班組)-全體員工”四級激勵與約束機制體系。嚴格落實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對經理層制定“年度基薪+績效提成+專項獎勵”的薪酬模式。對業務單元建立以利潤為導向并受約束的激勵機制。業務部門負責人年薪與部門利潤直接掛鉤。對職能部門建立以“服務+管控+賦能”為導向的薪酬績效機制。崗位薪酬根據職責范圍與管理跨度設置不同標準。近年來,伊通公司收入和利潤持續增長,凈資產收益率持續保持在15%以上,資產負債率控制在20%左右,全員勞動生產率連年提高,員工收入也實現穩步增長。
創新發展模式 闖出新路子
軌道集團是中國物流集團鐵路物資綜合服務板塊的核心成員企業,注冊資本為13.15億元,擁有覆蓋全國的鐵路物資集成供應網絡、軌道交通運維服務體系以及覆蓋國內所有鋼軌、焊軌、道岔等生產廠商的質量監督體系。
入選“雙百企業”以來,軌道集團勇闖發展新路、勇創黨建新平臺。軌道集團將改革科技創新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作為完善市場化機制的重要抓手,努力打造“軌道科技”創新品牌。2020年初,軌道集團在原研究中心的基礎上設立了運維科技公司,公司技術服務業務已經實現了國鐵集團所屬18個鐵路局及“八縱八橫”高鐵干線的全覆蓋。為加快技術創新和產業化進程、提升無形資產效能,軌道集團將BT(建設+移交)模式創新引入信息化工作,通過設立大數據中心,實現了大數據服務的建設和運營相分離,成功助推了高鐵全項目檢測和普速線路鋼軌使用狀態評估兩項新業務的開展。
軌道集團試點建立了“以基層黨組織為支點,與產業鏈企業建立黨建合作”的“黨建共建”合作模式,軌道集團黨委及所屬黨支部分別與鞍鋼、攀鋼、武鋼等合作伙伴,以及哈爾濱鐵路局、濟南鐵路局、成都鐵路局等客戶單位所屬黨支部簽訂多層次黨建共創協議,顯著提升了基層黨建工作活力,實現了黨建、業務雙促共創。2019年至2021年,軌道集團新興市場化業務年均增長28.27%,利潤總額同步實現較大幅度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