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系列專家解讀之二
作者: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王藝明
產業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推進鄉村產業振興,要以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堅持質量、綠色、品牌和科技等核心要素,植根于縣域,依托鄉村農業資源,以農民為主體,積極創新創業,形成具有鮮明區域特色、業態豐富的產業體系。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任務是以質量、綠色、品牌和科技四要素實現農業振興。圍繞質量、綠色、品牌和科技興農戰略,促進高質量農業發展;增強農業整體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內在動力,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發展鄉村獨具特色的優勢產業,打造自有農業品牌,實現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最終目標是逐步建立具有高產品質量、高產業效率、高生產效率、高經營者素質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等特征的現代化農業體系。
推進綠色農產品的質量體系建設。加快綠色標準化基地建設,建立健全綠色農產品的生產技術規范和標準體系,從源頭上保證農產品質量。一是建立農業標準體系和技術規范:建立農業生產資料投入的質量標準;建立綠色農產品的等級規范和質量評價標準;建立綠色農產品全產業鏈各個環節包括原產地初加工、農產品包裝標識、田間冷藏、冷鏈物流和農產品倉儲等的標準體系。應用現代工程方法建立農業標準體系,并且把食品安全標準上升到國家等級。二是推廣國際先進農業標準,國內外市場的產品提倡“同線同標同質”,協助企業申請農產品國際認證,推動國家間農產品標準互認。三是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四是建立可追溯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系統。按照“互聯網+農產品質量安全”理念,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智能手機等新信息技術手段推動智能監管,建立產品追溯管理信息平臺。
培育提升農業品牌。高質量農業發展必須以品牌建設為先導,從頂層設計到各環節進行系統部署和推進,通過品牌建設實現產業優勢和市場優勢;加大農產品品牌推廣力度,推動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大宗農產品品牌、特色農產品品牌等共同發展;建立農產品品牌目錄體系。第一,大力提升農產品品牌的影響效應,培育一批知名、優質,在區域、全國乃至國際上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實施品牌戰略時應考慮不同農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優勢,突出農產品的鮮明特色,實現農產品品牌體系的優勢互補。農業企業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提高產品質量,在研發和生產過程中注重自主創新、加強質量管理,打造有競爭力的企業品牌。第二,建立農產品品牌目錄,通過農產品品牌的收集、評審推薦、培育保護,發布地方優質農產品品牌目錄,從而引導社會消費。打擊各種品牌的假冒和濫用行為,推進品牌危機預警、風險規避和應急響應,完善農業品牌誠信體系,將品牌榮譽納入國家誠信體系。第三,農產品品牌主體應深入挖掘品牌文化內涵,充分利用包括網絡新媒體在內的各種傳播途徑,擴大農產品品牌的影響力。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網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強品牌營銷。第四,支持農業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提升其國際競爭力,擴大農產品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升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和創新。”因此應找準農業科技突破口,通過科技創新解決制約鄉村農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推動我國農業科技水平的全面提高。一是大力培育農村產業創新主體。落實國家支持創業創新的各項政策,創新金融服務,完善土地利用政策,吸引各類人才到農村創業創新;搭建創新平臺,整合政策,集聚要素和產業,支持建設一批農村創業創新園和孵化培訓基地;加強服務,進一步推進分權、管理、服務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培養一批農村創業創新導師和帶頭人,在更高層次、更廣范圍、更廣領域推動農村創業創新。二是促進鄉村就業創業,創建鄉村創新創業孵化培訓基地,幫助鄉村科技人才、文化人才、管理人才、手工業者等創新創業主體提高創業技能。三是推進農業機械裝備的研發和制造,實現農產品生產全過程的機械化。應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在推動高端農業機械裝備生產研發的同時,推動適應我國農業生產特點的丘陵山區果蔬、茶葉、畜禽養殖業農業機械裝備的生產研發。推動智能農機與智能農業協調發展,推動植保無人機、無人農機、農業機器人等新型裝備首次應用于規模化種植養殖領域,促進丘陵山區“宜機械化”耕地改造。四是加快我國農業資源數字化,建立完善的農業資源數據庫。依托互聯網企業和涉農企業數據庫,建立服務于農業管理的公共平臺,提升地方政府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務水平,鼓勵農業生產數字化轉型。全面提高數字技術在農產品生產、質量監控和貿易物流領域的應用水平。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系列專家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