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品類食材一站式配送服務商
打造中國安全食品供應鏈知名品牌
全國服
務熱線
400-030-0090
結合7月份國內爆出的多起食品安全事故,普通人在外就餐該如何保護好自己
發布日期:2025-07-07
7月是我國食源性疾病高發期,近期多地出現因食品變質、誤食野味或加工不當等原因引發的食品安全事件。為避免遭遇此類事件,下面是一些外出就餐的自我保護建議:
一、 看資質與環境
1. 查看證件
務必選擇懸掛有效《食品經營許可證》的餐廳,優先選擇量化分級“笑臉”標識為A級或B級和實施“明廚亮灶”的商家。
2. 避開超負荷運營餐館
觀察就餐人流,避免選擇明顯超接待能力的餐廳,易因趕工導致食品未燒熟煮透。
二、 規避高風險食品
1. 慎選生冷與野味
不點生食水產品、涼拌菜、自制冷飲:夏季易滋生沙門氏菌等致病菌;
禁食野生蘑菇、野菜,中毒致死率高;
謹慎嘗試“新奇菜式”,如自泡藥酒,避免過敏或中毒。
2. 關注食材狀態與烹飪方式
肉類、禽蛋類需全熟,尤其慎食急火快炒的肉類菜肴;
發現菜品有異味、色澤異常立即停食并要求退換。
三、 網絡訂餐
1. 驗證平臺商家資質
下單前查看商家公示的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避免選擇無證外賣店。
2. 拒收高風險餐品與異常包裝
不網購冷食、生食、裱花蛋糕;
收貨時檢查封簽是否完好、餐食溫度,若包裝破損或食品滲漏立即拒收。
四、 特殊風險防范
1. 洪澇災害地區
不購買被洪水浸泡的食品。
2. 集中用餐場所
關注當地市場監管部門的抽檢公示。
五、 事后維權:保留證據及時響應
1. 保留消費憑證:發票、支付記錄、問題食品照片或實物;
2. 立即就醫并報告:就餐后24小時內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保留病歷及化驗單,撥打12315投訴,并配合監管部門溯源調查。
往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