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其中,在總體要求部分明確提出,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搞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面子工程”危害不容小覷。既浪費國家財力,擠占本該用于抓發展、惠民生的寶貴資源,又損害黨的群眾基礎,滋生浮夸作假、鋪張浪費等不良風氣。究其原因,根本在于政績觀的錯位、責任感的缺位。對地方發展而言,要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的政績,確保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落在實惠上。絕不能為了一人、一時的“面子”,丟掉了利在長遠、惠及民生的“里子”。
俗話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做工作,要自覺從人民利益出發,不能為了樹立個人形象,搞華而不實、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黨員干部更要以身作則、從己做起,帶頭轉變和改進作風,清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任何時候、任何情況都要把人民的利益擺在最高位置,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凡是有利于造福人民的事,都要義不容辭、緊抓快干,凡是不利于凝聚民心的事,都要堅決抵制、及時改正。
破解“面子工程”,要把握關鍵、找準落點。只有讓人民群眾真正受益、真正滿意,工作才有“里子”、事業才有“面子”。要保持開門辦事的胸懷底氣,敞開大門鼓勵群眾參與、接受群眾監督、邀請群眾評判,暢通社會各界對“拍腦袋”“造顯績”等問題的監督渠道,營造更加公開透明可預期的政策環境。要健全防范糾治的制度機制,統籌好“當下改”和“長久立”,進一步完善“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責任機制,制定更加精準、更加有效的全鏈條防治措施,以制度機制讓“面子工程”沒市場、沒空間。
民生為大、民心為本,為民造福才是真正的“面子”。各級黨員干部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帶頭過好緊日子,用民生“里子”撐起事業“面子”,不務虛功、不圖虛名,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