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楫篤行將致遠,挺膺擔當正青春。自7月份以來,湘潭理工學院30余支團隊分布在湖南省各地,深入開展主題為“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今年“三下鄉”社會實踐內容包括“鄉村振興”“社會公益服務”“湖湘文化傳承”“就業創業實踐”“愛國主義教育”“法治中國青春行”“心理健康”等7個專項。同學們通過深入基層、服務基層的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的青年擔當,為基層發展注入新鮮活力。
積極建言獻策 共謀鄉村振興
在婁底市新化縣吉慶鎮,“溪”望有“理”實踐團在油溪橋村成立了“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通過走訪調查“村級事務積分制”管理模式,探尋油溪橋村的振興蛻變之路。隊員下到田間地頭,與村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開展助農直播實踐服務,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湘理力量。
在邵陽市隆回縣桃花坪街道,“青春筑夢,曙光‘湘’見”團隊深入白窯山村,將目光聚焦于產業振興、人才建設、組織機構等三個方面,實地走訪養殖戶與種植戶、為留守兒童開展安全知識宣傳和普及活動、為每家每戶張貼溫馨聯系卡,貫徹片組鄰三長制,完善鄉村治理體系,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在長沙縣金井鎮金龍村,“茶韻潤鄉土實踐調研隊”隊員通過走訪金龍村村黨支部書記、金井茶廠廠主,深入了解當地村企共建模式及茶產業運營模式,學習茶產業如何帶動當地文旅、就業、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發展。團隊面向金井鎮文化景點建設、文旅產品推廣、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出了許多參考性的建議。
在益陽市南縣華閣鎮,“螢火探興,青春同行”鄉村振興實踐團為華西村進行了約500平方米的墻繪。“鄉村振興”主題的墻繪,既美化了鄉村環境,也傳遞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此同時,隊員們還參觀了紅色基地,汲取奮進力量;通過普及法律法規和禁毒知識等方式,為華西村的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和汗水。
在永州市新田縣,“茶韻紅途追夢隊”走進新田龍溪、梅溪村,通過設計茶葉文創產品、直播帶貨激活鄉村經濟;策劃農耕研學,讓學生體驗農耕文化,提升地方知名度;探訪小源會議遺址、蔣先云故居,編寫研學和宣傳方案,促進地方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
在“溪”望有“理”實踐團負責人劉群茜看來,“社會實踐”是鍛煉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良好契機,制定調研計劃、開展實踐活動、撰寫調研報告等環節,無不考驗著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學習能力。
“人生最大的價值就是不斷創造價值。”劉群茜對油溪橋村黨總支書記彭育晚給予的寄語印象深刻。“三下鄉”結束的第二天,她便隨即加入“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為建設家鄉揮灑青春汗水。
創新文化傳承 綻放時代光彩
在湘潭市雨湖區互助路,潭州書院“墨韻白石行”實踐團來到和平鄰里之家,為7-12歲的孩子開設國畫知識普及、書法知識科普、齊白石故事講解、書法實踐課等特色課堂,生動地傳授了湖湘文化、白石文化,激發了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情與興趣。
在湖南省衡陽市常寧市,“戲韻傳承隊”隊員調研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常寧馬燈戲的發展現狀,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與當地具有非遺文化傳承熱情的網紅博主合作,通過拍攝視頻,直播等方式,宣傳馬燈戲文化。
在邵陽市隆回縣灘頭鎮,“拾遺瑰寶隊”隊員走進各年畫作坊、參觀沐仙湖生態旅游文化園,沉浸式體驗傳統非遺文化的魅力,挖掘其傳承與發展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與解決方案。
在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水口鎮,“瑤風逐夢隊”隊員調研了當地“文化+旅游+鄉村振興”的融合發展模式,先后進行了瑤族服飾體驗、非遺長鼓舞學習、愛情小鎮宣傳片拍攝、水口鎮瑤醫專訪等系列活動,為當地的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和新理念。
在株洲市醴陵市楓林鎮,“紅旅憶往昔 ,青春永伴行”團隊在隆興坳村重走長征路,傳承紅色精神,參觀學習耿傳公祠,深入了解當地宣傳紅色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途徑與短板。為村莊定制帶有村莊特色的黨培旅行手冊和研學手冊,讓更多的人群發現隆興坳村不一樣的“美”。
投身社區實踐 彰顯青春擔當
在岳陽市君山區,“暖心助陽服務隊”隊員加入抗洪一線,共筑“青年堤壩”。執勤巡邏、發放物資、安置居民、作業輔導......同學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在長沙市雨花區,“知心育行”社會實踐團隊走進雨花亭街道等3個街道、5個社區開展“七彩假期 情暖童心”青少年健康調研和實踐項目。隊員們通過實地走訪、教育講座、健康調查、心理個案幫扶、團體活動等多元形式,助力雨花區260余名青少年健康成長。
在寧鄉市老糧倉鎮望江村,“揚帆心藝實踐團”為留守兒童開設“七彩假期”公益課堂,點亮孩子快樂童年;開展“防溺水、防性侵、防詐騙”安全主題教育,增強未成年人安全保護意識;通過調查問卷調查、一對一訪談等途徑,對望江村五處美麗屋場進行深入調研,探索和美鄉村建設新路徑。
在湘潭市雨湖區先鋒街道,“法治星火社會實踐服務團”通過開展普法培訓會和趣味普法課堂,為村、社區居民特別是未成年人普及法律知識解答法律需求,為法律明白人們傳播法治理念,引導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以實際行動為基層治理注入新動力。
在湘潭市,“一‘房’風順”社會調研團走進社區、4s店、露營基地等地,探尋房車在居民生活中需求、價值及發展現狀。努力為房車企業的車輛設計與改造、生產與銷售提供數據支持和策略方向。與此同時,大力宣傳“雙碳”理念,倡導綠色出行和居住方式,共同推動綠色發展。
“這次暑期實踐活動,讓我感受到‘法律’不再是書本上的生澀文字,而是切切實實為人民服務的,也讓我更加堅定成為一名于群眾于社會有用的法律人!”
湘潭理工學院法治星火社會實踐服務團負責人隆文艷說,“我參與的實踐團已堅持連續3年,深入湘潭市基層一線開展送法下鄉工作,團隊和個人都做出了很多不錯的成績,我希望自己能握穩接力棒,幫助身邊人尊法守法用法,為建設法治社會,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今年,湘理學子以個人或團隊形式,共計5000余人參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學校高度重視社會實踐活動,鼓勵每位學生大學四年期間至少參加2次社會實踐,并設置社會實踐學分。”湘潭理工學院團委負責人介紹,學校通過社會實踐,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深入基層尋找真實問題,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
“我們鼓勵學生跨學科跨學院組隊,青年教師隨隊指導,發揮專業優勢,注重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實踐活動結束后,學校將對涌現出的優秀集體、個人和項目進行集中展示和宣傳,鼓勵廣大青年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湘理力量!”(作者:伍思源 余彬燁)
文章據湘潭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