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的漓江畔,山歌回響,游人爭相穿上靚麗的少數民族服裝,在山水間拍照打卡;熱鬧的小區里,滿是“民族風”元素,民族團結墻、民族團結樓道,還有多彩的民族美食交流活動。在廣西桂林市,民族團結進步的“石榴花”正在絢麗綻放。
桂林是一個多民族聚集地,全市總人口540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超100萬,壯、漢、瑤、苗、侗、回等各族同胞和諧相處。近些年來,桂林市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的主線,持續推進社區治理“石榴紅·桂在一家親”工作,以區域化黨建聯盟為載體,完善文化共學、創業共事、治理共抓、美麗共護、健康共促、平安共享為主要內容的社區黨群服務,促進各族群眾凝心聚力,共筑美好家園。
服務精準化 訴求即時響應
維吾爾族同胞居麥·吾斯曼在七星區經營著一家燒烤店,他喜歡參與社區活動,分享新疆美食美景和融入城市的創業經歷。此前,他和哥哥的兩個孩子需要轉學來桂林,但因入學手續辦理犯起了難。社區通過協調城區教育部門,次日便辦結了入學手續,并動員安排社區志愿服務者幫提供課業輔導、語言培訓等,貼心提供課業輔導、語言培訓計劃,幫助盡快適應學習節奏。
桂林市以社區黨組織為主陣地,推動轄區內的學校、物業、派出所和駐區單位等組成民族團結黨建聯盟,吸納回民小學、各族群眾代表、少數民族個體工商戶等全面進駐,打造少數民族服務中心3個、聯絡站79個,社區民族之家76個,1條民族團結進步示范街,實現資源和需求的精準對接,確保組織、活動、品牌、服務聯抓共促。
黨建聯盟夯實基層基礎,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在社區扎根、向家庭延伸。2023年以來,臨桂區大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家庭”評選活動,依托黨群服務中心開展家風培育特色主題黨日,吸引全區164個村(居)委、12個社區的200余戶家庭積極報名,帶動和影響身邊2萬多人參與,以“小家庭”帶動民族“大團結”,讓“中華一家親”的氛圍愈發濃厚。
為實現各族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桂林市建立居民群眾服務需求動態征集機制,黨員干部主動上門、夜市擺攤收集社情民意,全面摸清轄區居民來源地、宗教信仰等內容,提升社區黨群服務針對性,推動各類訴求即時響應、高效解決。
資源全統籌 機制常態運行
每月8號,秀峰區解東社區老黨員謝雪梅都會參加社區舉辦的“石榴籽公益集市”活動,為社區各族群眾普及書畫鑒賞知識。目前,社區與“雙報到”單位、大學生志愿服務團隊等14家單位黨組織組建服務聯盟,細化便民服務、矛盾化解、文化教育等服務事項,2023年,共開展法律咨詢、智慧助老等志愿服務60余次。
桂林市全面開展“契約化”共建,由社區黨組織建立駐社區單位數據庫,制定需求、資源、服務三項清單,通過社區與轄區黨組織簽訂《黨建共建契約書》,明確民族政策宣傳、矛盾糾紛調解等7大類共建事項,固定大型義診、社工上門等共建服務項目,推動資源富集的機關單位將養老托育、社區助餐、體育健身等惠民項目主動向一線集聚,強化共建合力。
為推動惠民項目落地,桂林市實行機關單位黨組織到共建社區報到、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報到,引領全市1.4萬名在職黨員到168個社區(城中村)報到共建,積極成立“紅石榴”志愿服務隊,為社區辦實事好事,確保民族團結服務在社區扎根落腳。目前,全市配備專(兼)職社區民族工作干部141名,開設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社區服務窗口79個。
鄰里常互動 共建幸福家園
“今年的鄰里節可以辦一個民族美食展,讓大家露一手,分享家鄉的美食、飲食文化。”“建議組織主題畫報、征文比賽,讓孩子們也參與進來。”近日,秀峰區麗君街道深入九崗嶺社區開展民族團結鄰里文化節調研,社區黨員代表紛紛向帶隊的街道黨工委書記雷鳴提出建議。
“九崗嶺之夜”民族團結鄰里文化節自2003年開始舉辦,多年來,不斷創新活動內容形式,提供星空影院、翰墨光影、鄰風物語等7大公益文化服務項目,辦成“永不落幕的社區鄰里節”,讓各族群眾都能無隔閡融入社區,營造“一家人、齊奮斗、共繁榮”的幸福和諧鄰里氛圍。
緊扣春節、端午節等重大節日,桂林市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大力舉辦“壯族三月三”“歡度古爾邦節”、鄰里節、歌圩節等系列活動,定期舉辦消防安全、防電信詐騙、普通話等各類培訓,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度聯誼,推動民族團結進步意識深入民心。目前,全市共創建先鋒聯盟工作站86個、黨員工作室525個,每年開展志愿服務800余場次。(本報通訊員 秦凱麗)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