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重大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已有基礎上繼續前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初步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走向未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既是光榮的歷史使命,也是嚴峻的現實考驗,迫切需要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近期出版的全國干部學習培訓教材《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系統闡釋了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重大原則、戰略安排、主要目標、使命任務,更加清晰、更加可感可行地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框架和實踐要求。全書共十四章,前五章是總論,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理論問題,后九章是分論,論述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要求。本書為廣大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提升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政治能力、領導能力、工作能力,堅定歷史自信,錘煉斗爭本領,創造性開展工作提供了一部生動教材。
中國共產黨100多年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追求民族復興的歷史,也是一部不斷探索現代化道路的歷史。倍加珍惜我們黨百余年奮斗取得的寶貴成果,始終堅守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才能走向更加光明的未來。新征程上,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把黨的二十大確立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新征程上,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始終在黨的領導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向前推進。
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既是理論概括,也是實踐要求。新征程上,必須堅持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確方向,在前進道路上充分體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色,努力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上,必須按照黨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標任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朝著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中國式現代化是前無古人的開創性、探索性事業,必須牢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把握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斗爭精神等重大原則,正確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戰略與策略、守正與創新、效率與公平、活力與秩序、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等一系列重大關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必須全面提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新時代的硬道理。經濟建設上,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效率,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同時,還要加強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把中國式現代化推向前進。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出版,有助于廣大干部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和實踐要求,增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行動自覺,當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堅定行動派、實干家,一步步把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在新征程上交出無負時代、無負歷史、無負人民的滿意答卷。
(作者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