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首艘圓筒形“海上油氣加工廠”——“??惶?rdquo;成功從青島西海岸新區海西灣運抵廣州錨地,標志著我國深水油氣裝備自主設計建造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惶?rdquo;是海工裝備制造集大成的“大國重器”,實現了海陸一體化智能中控系統、天然氣雙塔工藝脫硫系統等15項關鍵技術設備自主化應用,建造周期較國際同類型裝備縮短近50%,工程建設整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014年6月3日,國務院批復設立青島西海岸新區,并明確以海洋經濟發展為主題,海洋成為西海岸最大的特色和優勢。獲批10年來,新區組建海洋發展委員會、科技創新委員會等專門機構,統籌全區涉海科技資源,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海洋生產總值由2013年的494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1974億元,分別占青島、山東、全國的40.4%、11.6%、2%。
5月18日,同樣位于海西灣的中船發動機有限公司研制的國內首臺甲醇雙燃料低速船用發動機成功交機,標志著我國甲醇雙燃料低速船用發動機制造實現從“無”到“有”的歷史性突破。與其一路之隔的中國船舶集團青島北海造船有限公司,依托完善的配套產業鏈,不斷深耕LNG、氨、甲醇等綠色船型。
如今,海西灣船舶海工產業基地已集聚100多家船舶海工及各類配套企業,形成了以船舶海工制造為龍頭、配套產業和技術研發同步發展的綜合性海洋裝備創新基地。
從“大國重器”到一株海藻,以經略海洋為時代命題的青島西海岸新區,逐步推動海洋科技創新提質增效,不斷釋放創新發展活力。
青島明月海藻集團有限公司從海藻中提取天然高分子材料超純海藻酸鈉,可用于開發治療腫瘤、心衰等重大疾病的高端醫療器械產品及生物醫藥制品,1克售價超過1000元。
要想從黏稠的海藻原材料中“撈”出純度極高的海藻酸鈉并非易事。“提純分離這種高黏度液體沒有任何參考,我們通過集成膜分離、高速離心、凝膠態除雜等分離純化單元組建多組分梯度洗脫體系,突破超純海藻酸鈉規模化制備技術,打破了國外壟斷。”明月海藻集團副總裁張德蒙說。
青島西海岸新區出臺支持大院大所向區向海發展意見,規劃建設古鎮口海洋科教創新區,打造面向世界前沿的海洋科技創新策源地。10年間,中國科學院大學海洋學院、中國海洋大學西海岸校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島)等大院大所紛至沓來,目前已集聚涉海高校11所,各類涉海創新平臺180余家,海洋人才突破7.6萬人。
為用活用好這些高校院所優勢資源,讓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配置更加高效,西海岸新區創新設立1億元的高校校長基金,探索“企業出題、校所答題、聯合攻關、政府服務”模式,推動高校院所與企業需求精準對接,累計支持95個項目建設轉化。
其中,針對海藻多糖結構與純度精準制備可控性差、功能活性構效關系與機理不明確等難題,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與明月海藻集團合作,開展“海藻活性多糖高效精準制備技術開發與應用項目”。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科研處副處長于垚說,項目助力我們更好地開展海洋中醫藥新制劑開發及產業化工作,突破醫藥用高品質海藻多糖純化、分級精制工藝技術。
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謝龍目說,站在新起點,我們將加快打造海洋科技自主創新領航區,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注入更多藍色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