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單元,縣域必須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推動科技賦能、鏈式發展、集群集聚,加速構建以新質生產力為主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堅持“產業為基”,突出鏈條延伸、集群集聚,全力打造產業迭代升級新高地。堅定不移把強產業作為現代經濟發展的“硬道理”,以提升產業鏈條韌性和安全為目標,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是全力構建高端、生態、閉環的產業鏈條。大力實施標志性產業鏈突破工程,持續拉長、做厚產業全鏈條,加速培育千億級、百億級、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若干新賽道產業。比如,有企業建設高端橡塑一體化項目,構建起“從一滴黑色原油到一粒白色高端塑料顆粒”的高端新材料產業鏈;家居定制企業構建起“從一棵樹到一個家”的智能家居產業鏈等。二是加速培育新興、智能、現代的產業集群。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產業,依托龍頭企業,建立龍頭企業引領的創新融通平臺,培育省級以上先進制造業、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三是高位建設專業、集約、特色的產業園區。按照“功能相近、資源互通、融合共贏”理念,重點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一批發展基礎好的產業布局園區,打造高標準化工園區以及產業園、高新技術科創園等新經濟平臺,加速生物醫藥等若干特色園區轉型,加快形成園區發展新格局。
堅持“企業為先”,突出梯次培育、分類指導,全力增強產業迭代升級新動能。堅持把企業發展作為強鏈補鏈延鏈的出發點、保障供應鏈的著力點、實現經濟增長的關鍵點,加快企業體量倍增、能級倍增、效率倍增。一是做強頂天立地的龍頭企業。大力實施骨干企業“千百十”躍升工程,引導大中型企業加強與行業領軍企業對接合作,借勢借力實現規?;黄?,加快構建產業創新發展新優勢。二是培育出類拔萃的優質企業。瞄準中小企業發展前景,分類建立企業定向培育庫,開展“政策滴灌、申報指導、對標提升”全方位服務,全力打造優質企業雁陣。三是主攻跨越發展的上市企業。按照“改制儲備一批、輔導申報一批、上市發行一批、做大做強一批”的思路,對擬上市企業實行“量體裁衣”孵化服務,使金融市場的地域板塊進一步壯大。
堅持“項目為王”,突出內培外引、雙向發力,全力厚植產業迭代升級新優勢。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支撐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原動力,集聚資源、集中力量、集成政策攻堅“重特大”項目,以項目大突破帶動經濟大發展。一是精準對接引項目。堅持鏈式思維、市場思維、客戶思維抓招引,探索建立“商會+”“對賭招商”等新模式,構建“鎮街+園區+部門+國企”的全域聯動招商體系,成立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電池等招引專班,赴外“點對點”精準招引。去年,壽光市通過魯臺會、菜博會等平臺簽約項目56個、新增到位資金157億元。二是依托骨干上項目。發揮本土骨干企業作用,沿產業鏈、技術路徑、市場領域、區域分布“四張圖譜”新建擴建項目。三是優化機制建項目。強力攻堅重點項目,明確專人牽頭、清單管理、全程問效,使其成為拉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堅持“創新為要”,突出人才賦能、科創引領,全力釋放產業迭代升級新活力。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體系優化升級,持續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全面做強高質量發展的“硬核支撐”。一是筑牢一批人才服務平臺。壽光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壽光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近3年兌現各級人才資金9400多萬元。二是打造一批聯合創新平臺。圍繞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創體系,聯合有關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產業技術協同創新平臺,積極爭取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形成以孵化器、實驗室、創新中心、工作站、基地、聯盟為支撐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三是搭建一批企業科研平臺。圍繞海洋化工、生物醫藥等優勢產業領域,推動企業與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發機構,加快“卡脖子”關鍵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