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互利共贏;同時提出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擁有20個國家一類口岸的新疆,在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近年來,新疆積極推進口岸經濟帶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新形勢下,如何利用好自身優勢、穩定外貿基本盤,如何打通堵點痛點、提升口岸質效……對標新一年發展目標,新疆口岸經濟還會出現怎樣的變化?
在新疆各公路口岸,一輛輛貨運車輛有序排隊,最快只需幾分鐘就能完成通關手續;在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已具備每日20列以上發運能力,一列列中歐班列在這里完成換裝;在各航空口岸,果蔬、鮮花、儀器設備等“鮮急特”貨物能更快到達國內和國際市場。
作為古絲綢之路重要節點,新疆千百年來“商旅不絕于途”。隨著共建“一帶一路”深入推進,新疆加快推進“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20個國家一類口岸串珠成鏈,力促口岸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作為我國向西開放橋頭堡,新疆如何立足區位優勢推動口岸經濟高質量發展?怎樣推動通道經濟向產業經濟轉型?又將如何更好挽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
暢通跨境物流
“綠色通道”“7×24小時”“預約通關”“單一窗口”……行走在新疆各個口岸,無論是貨場、查驗區還是辦事窗口,快速高效是最清晰、最直觀的印象。
每天,四面八方的車輛在喀什綜合保稅區內排隊通關。依托喀什地區“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的獨特區位優勢,喀什成為外貿新高地。今年1月中旬,喀什綜合保稅區又迎來全國首票自塔吉克斯坦進境的TIR(即《國際公路運輸公約》)貨物。
喀什海關物流監控處副處長張力介紹,相較于傳統公路運輸,TIR運輸模式具有“一車到底”的特點,在降低運輸成本的同時,能夠實現“門到門”“點對點”,具有機動靈活、裝卸方便等優勢。
為持續優化國際多式聯運監管模式,提高跨境物流通關效率,喀什海關設置TIR業務專崗,同時設立TIR快速放行窗口,實現進出境車輛“隨到隨放”,為跨境貿易提供一站式“門到門”服務。據喀什海關統計,2023年,該關累計監管進出境TIR車輛260余輛次。
此外,依托“智慧物流管理系統”微信小程序,喀什綜保區的貨物通關效率也在不斷提升。一輛貨車從出區到放行整個過程最長不超過1分鐘,每車業務至少節省0.5小時。
“什么是亞歐黃金通道,通而不暢,不能叫黃金通道;不但通,還要快,更要運貨量大、時效高,這樣才叫黃金通道。”喀什綜保區管委會主任郭樹松認為。
據喀什海關統計,2023年公路運輸仍為喀什外貿企業選擇的主要運輸方式,進出口總值增長69.7%,占比88.5%。
而在鐵路口岸,新疆鐵路部門持續優化中歐班列運輸組織流程,合理鋪畫班列運行圖,編制班列全程時刻表,確保準時高效開行。同時,大力實施“數字口岸”和“無紙化通關”系統項目、鐵路快通等業務,保障中歐班列“西通道”高效暢通。截至今年2月份,新疆鐵路“雙口岸”通行中歐班列數量累計突破7萬列,其中霍爾果斯通行中歐(中亞)班列33456列,阿拉山口通行中歐(中亞)班列37704列。
“2023年,中歐班列在阿拉山口站停時從12小時以上縮短至6到8小時,通行中歐班列超6600列。”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阿拉山口站運轉車間主任閆華鵬說。近年來,“雙口岸”通行班列數量穩定增長,中歐班列通行數量占全國的五成以上。
烏魯木齊海關口岸監管處處長崔新萍說,我們開設中歐班列“綠色通道”,實時關注班列通行動態,實現班列業務隨到隨辦,并與鐵路等部門協同配合,提升口岸通行查驗、監管效率,為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往來提供服務保障。
記者通過調研采訪了解到,高效通關模式正在接連落地實施,已實現從提速到提效的轉變,外貿企業不僅直接受益于高效通關,還降低了綜合成本。
去年11月,烏魯木齊海關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推出了“公路口岸+屬地直通模式”改革。通過推動提前申報和集中查驗,配套數據自動提取、多國車牌智能識別等信息化手段,從根本上解決公路口岸進出口貨物在口岸報關手續繁瑣和疆內腹地城市出口轉關貨物“二次入倉”等問題。烏魯木齊海關副關長李開益說,“今年,烏魯木齊海關將持續提升口岸通關效能,在全疆公路口岸全面復制推廣‘公路口岸+屬地直通’模式;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會同相關部門共同推動別迭里口岸臨時開放、紅其拉甫口岸常年開放工作,全力助推新疆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阿拉山口海關監管一科科長馬鵬飛說:“我們采取新的通關模式之后,阿拉山口公路口岸的進口通關環節由9項壓縮為4項,出口通關環節由12項壓縮為4項,出口轉關的通關環節由8項壓縮為3項,壓縮幅度為62%。改革前的通關時間平均為34.5個小時,現在壓縮為平均5個小時,壓縮幅度為85.5%。”
“在直通模式下,企業不僅人力成本有所降低,貨車輪轉效率也明顯提高。”阿拉山口吉順通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業務經理李永振說。
豐富樞紐內涵
口岸地區發揮好開放門戶作用,實現從通道到樞紐的轉變,硬件設施是基礎,暢通口岸物流是條件,強健特色產業鏈條是根本。
由于鐵道軌距不同,中歐班列出入境要進行集裝箱換裝作業,以保證班列能夠暢行在不同規格的軌道上。位于我國與哈薩克斯坦邊境線上的阿拉山口是一處有名的風區,每年約三分之一時間有6級以上大風,因此需進行室內換裝,讓中歐班列在換裝庫里“避避風”“歇歇腳”。
在阿拉山口有座亞洲最大的室內鐵路集裝箱換裝庫——中鐵集裝箱阿拉山口站第23換裝庫。在它旁邊,一座更大的第22換裝庫正在建設,建成后將進一步提高換裝能力,助力中歐班列跑出“加速度”。“室內換裝不受大風影響,一列中歐班列入境后,可在1小時左右完成換裝。”阿拉山口站貨裝車間副主任郭華告訴記者。
下好“先手棋”,適度超前建設,是新疆各口岸優化基礎設施的重要著眼點。近年來,經阿拉山口的中歐班列班次日漸密集,目前該口岸通行班列運行線路115條,通達25個國家和地區。為提高班列通行能力,建設了蘭新鐵路精河至阿拉山口段增建二線工程,這條鐵路于去年11月30日開通運營。
“隨著項目竣工,這條線路成為雙線電氣化鐵路,運輸通過能力由1500萬噸提升至6000萬噸,列車通過時間平均壓縮近40分鐘。”中鐵一院集團新疆鐵道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精阿項目設計總工程師馬得祥說。
與口岸前沿基礎設施同步完善的是配套基礎設施。阿拉山口圍繞打造進口農產品精深加工、進口金屬礦產品加工、出口醫用材料、出口裝備制造“兩進兩出”產業集群,謀劃相關配套設施建設。阿拉山口市市長左合肉拉說,前沿基礎設施和配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充分釋放了口岸經濟發展潛力,有力支撐了阿拉山口特色產業集群發展。
為實現從通道到樞紐的轉變,新疆各口岸還加強部門間聯動。比如,海關、邊檢、鐵路等部門在推出便利舉措的同時,注重部門間協同,以確保高效通關。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海關副關長居來提·蘇合力提介紹,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海關與霍爾果斯口岸實施“區港聯動”,推動綜保區加工制成品進入合作中心展示銷售。
在各部門共同推動下,去年,霍爾果斯綜保區進出口總值達411億元,首次突破4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達76.37%。商品車出口成為霍爾果斯口岸外貿新亮點,去年出口商品車30.4萬輛,同比增長307.5%。
此外,口岸間聯動成為新亮點,推動口岸從通道邁向樞紐。霍爾果斯為“千年驛站,百年口岸”,而不到百公里外的都拉塔口岸2006年3月才正式對外開放。雖然兩個口岸都面向哈薩克斯坦,但霍爾果斯口岸知名度高,通關業務繁忙,都拉塔口岸知名度相對較低,通關過貨能力未充分釋放。
如今,兩個口岸聯動發展,產生了“1+1>2”的良好效果。都拉塔口岸黨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關翠英說,得益于通關效率的提升和口岸聯動,經都拉塔口岸出口的大型設備呈井噴式增長,同時有效緩解了霍爾果斯口岸出口大型設備的壓力。
釋放溢出效應
紅其拉甫口岸、阿拉山口口岸、霍爾果斯口岸、巴克圖口岸、烏魯木齊國際機場航空口岸……在我國西北角綿延的邊境線上,一座座口岸串珠成鏈。新疆堅持“強本育新”,不斷釋放口岸經濟溢出效應,讓傳統產業與新興業態互動,傳統產業正在煥發新活力,新興業態實現蓬勃發展。
位于塔城市的巴克圖口岸正在續寫邊民互市新篇章。2022年,巴克圖中哈邊民互市在全疆率先完成落地加工“整進整出”模式,為邊民互市這項傳統貿易方式拓展了新路徑。
塔城市源盛和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小平組織合作社成員,利用邊民互市政策,用手機APP辦理好通關申報,將每日申報進口的葵花籽等農產品銷售給當地的加工企業,邊民可從一單貨物中獲得貨物價值1%的收益。目前,當地備案邊民互市合作社有10多家、邊民3500余人。
緊鄰巴克圖口岸的新疆錫伯圖商貿有限公司廠房內機械轟鳴,一粒粒葵花籽經過加工,變身為葵仁、食用油等產品,銷往河南、河北、陜西等地。“以前是站在國門看國外市場,現在是站在國門看國內市場。”該公司行政總監雷兵橋說,“受益于邊民互市政策,1噸葵花籽比走一般貿易要節省200元至300元。”
截至目前,新疆已有7個邊民互市貿易區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運營,面向哈薩克斯坦的巴克圖、霍爾果斯、阿拉山口3個互市貿易區實現復市。
2020年12月國務院批復設立新疆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后,巴克圖口岸區位優勢進一步釋放,在繁榮與周邊國家的邊貿往來中,加速從單一通道經濟向口岸經濟轉型升級,口岸、園區、城市“三位一體”發展格局日漸形成。2023年巴克圖口岸進出口貨運量62.7萬噸,進出境運輸工具31480輛。
今年1月,在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海關監管下,一架滿載13噸機械設備、電子配件、服裝及日用品等貨物的全貨機從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出發,2個小時后運抵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這架全貨機由山東航空執飛,是首家落戶在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經營全貨機國際航線業務的航空公司,該公司后續計劃開通“烏魯木齊—塔什干”“烏魯木齊—阿克托別”2條全貨機業務航線。
西出貨機增密的同時,東進貨機也越發繁忙。“格魯吉亞的紅酒、塔吉克斯坦的櫻桃、巴基斯坦的松子等國外商品從這里源源不斷地送上國人餐桌。”南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總經理王旭說。
目前,南航正在運營烏魯木齊至9個國家11座城市的國際航班,烏魯木齊始發國際航線條數達11條,每周航班量超33班。2023年,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海關共監管進出境航班3046架次,同比增長339.5%;監管進出口貨運量7034噸,其中進口貨物同比增長325%。
漫步烏魯木齊市,這座新疆首府城市盡顯“國際范”。在美林購進口保稅商品體驗中心有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0種進口保稅商品,人們正在享受保稅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帶來的便捷“全球購”。“這里有很多國外商品,在家門口逛國際商場的感覺真棒。”市民阿依古麗·依明邊選購化妝品邊對記者說。
作為新疆本土跨境電商零售品牌,美林購進口保稅商品體驗中心于去年2月投入運營。“門店訂單與海關系統對接,實現了實時清關,快速發貨。”美林購運營企業新疆合創美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再杜拉·圖爾松看好新疆跨境電商發展,“今年計劃在烏魯木齊建成30多家免稅店,推動更多免稅店進社區。”
近年來,背靠烏魯木齊綜合保稅區,當地已培育多家本土跨境電商企業,多個進口保稅商品購物中心相繼開業。烏魯木齊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已建成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入駐備案企業133家。新疆依托4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鼓勵跨境電商疊加數字班列、貨運包機、中歐卡航等新模式,全力推動跨境電商新業態發展。
孕育向好動能
第一張營業執照,第一筆金融支持,第一家境外銀行,第一批重點項目……2023年11月1日新疆自貿試驗區揭牌,為口岸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孕育新動能。
新疆自貿試驗區的實施范圍達179.66平方公里,涵蓋烏魯木齊、喀什、霍爾果斯3個片區,其中每個片區都包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區域。近4個月來,各片區依托口岸優勢、發展特色和政策支持,加快推動跨境貿易便利、金融創新、物流樞紐建設、人才發展等重點領域改革試點任務實施。
擁有區位優勢的喀什與周邊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等8國接壤或毗鄰,有紅其拉甫、卡拉蘇、吐爾尕特、伊爾克什坦和喀什航空口岸5個一類對外開放口岸。
去年11月,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喀什片區掛牌后,涵蓋商貿物流、電子信息、新材料、汽車加工等領域的企業紛紛落地,喀什國際郵件互換局運營啟動,國際貨運包機首飛……新疆自貿試驗區的政策優勢,促動喀什口岸經濟發展突飛猛進。
據喀什海關統計,2023年喀什外貿進出口總值達836.8億元,占新疆外貿進出口總值的23.4%,同比增長71.2%。2024年,新疆自貿試驗區喀什片區提出,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外貿進出口總值、實際利用外資、稅收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增長30%以上。
“喀什周邊有對外開放口岸和喀什國際航空港,開放優勢助力企業不斷發展,新疆自貿試驗區的成立也將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我們對未來信心滿滿。”位于喀什綜合保稅區內的中順電子商務(新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琪告訴記者,新疆自貿試驗區成立后,跨境電商訂單量也不斷增加,“每天處理訂單10余萬單”。
在霍爾果斯口岸,新疆自貿試驗區霍爾果斯片區的成立也正成為口岸發展的助力。
霍爾果斯中金新能源摩托車產業園內,工人們忙碌地焊接、裝配、檢測,一臺臺摩托車“走下”生產線,“奔赴”中亞市場。今年1月,首條面向中亞市場的摩托車生產線正式投產,首批1200臺訂單陸續由霍爾果斯口岸發往哈薩克斯坦,意向訂單已經超過2萬臺。
霍爾果斯中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熊壯介紹,新疆自貿試驗區霍爾果斯片區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措施,未來出口將更加便利,企業計劃實現一臺摩托車60%零部件變成“新疆造”,市場競爭力會進一步提升。
據了解,自2023年12月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霍爾果斯片區掛牌以來,推出首批8項制度創新舉措,包括創新公路口岸進口葵花籽類農產品轉場查驗新模式等內容,疊加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邊民互市等一系列開放平臺,將進一步促進外貿轉型升級。
“2024年是新疆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關鍵之年,我們從企業痛點、行業堵點、監管難點出發,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努力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奮力推進霍爾果斯片區高質量發展。”新疆自貿試驗區霍爾果斯片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祁飛說。
在補短板中激發外貿新動能
耿丹丹
外貿高質量發展不僅關乎經濟持續增長,更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10年來,乘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東風,新疆借助20個對外開放口岸,與192個國家和地區展開貿易往來,獲批4個綜合保稅區、4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外貿增速一路上揚。
除了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豐富資源優勢外,近年來不斷完善的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和一系列稅收優惠、資金扶持、通關便利化等政策“組合拳”,也是推動外貿持續向好的重要原因。
然而,應清醒認識到,新疆外貿發展還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比如出口產品層次偏低、基礎設施建設有待提升、物流體系尚不健全、貿易伙伴多元化進展緩慢等。需加快補齊這些短板,才能不斷實現優化轉型,促進高質量發展,激發外貿新動能。
補短板需打牢“地基”。近年來,新疆加快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建設“智慧口岸”,優化通關流程,大幅提高了通關過貨能力,但交通、通信和物流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口岸配套服務設施,包括海關、檢驗檢疫、邊防檢查等部門的服務設施以及餐飲、住宿、倉儲等商業服務設施。同時,要不斷提升口岸智能化水平,實現信息共享和快速傳遞,促進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貿信息交流與合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補短板需提升質效。新疆憑借獨特區位優勢,外貿通道優勢逐年顯現,進出口貨運量不斷增長。但同時也應看到,進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鞋類、服裝、紡織品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缺乏以高新技術為導向的新興產品。因此,應加快推動落地加工產業和外貿出口企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還要大力培育包括跨境電商、海外倉、外貿綜合服務、離岸貿易等新業態,不斷提高競爭力。
補短板需擴大“朋友圈”。從數據來看,新疆外貿伙伴主要集中在中亞五國,進出口總值占比達79.4%,體現出新疆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的能力略顯不足。政府部門應進一步強化市場信息和咨詢服務,幫助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空間。企業也要不斷提升競爭力,提升產品附加值,提高品牌影響力,讓出口商品走得更遠,出口業務走得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