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建設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必須抓好課程思政建設,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讓高校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大學建設的基礎性工作。“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高校教師要強化育人的思想自覺,把每月“三會一課”的學習效果體現為更堅定的政治清醒和更深厚的家國情懷,保證“為誰培養人”的正確方向。對于專業課教師而言,可結合自身學科和課程特點,提升育人的綜合能力。比如,高校語言類教師在選取國際學術最新動態和前沿內容時,要加強對課程教學中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把握學生認知規律、發展需求,挑選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案例,創新教學方法,提高課程思政育人能力。
堅守課程建設“主戰場”。課程思政育人有效實施的基礎在課程,要將價值觀教育融入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過程中,充分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思政體系,著力提升學生學習實效。廣大教師要結合中國國情,創新和發展教育經典理論的運用,充分利用案例教學、項目教學、反轉教學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深入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和學業評價方式改革,給學生深刻的認知體驗和情感認同,“潤物無聲”地實現思想啟迪和價值引領。
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實施課程思政要巧妙地把課堂教學和第二課堂有機結合,形成課內外一體化的渠道網。高校教師應全方位參與人才培養各環節,如參與各種專業性比賽,擔任培訓老師和評委老師,指導學生完成課題申報和研究,全程滲透出教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和仁愛之心。積極申報各級各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和研究課題;參與課程建設,申報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反思和總結教學實踐,撰寫課程思政案例,申報案例庫建設項目;參與教材編寫,在選材中融入課程思政的要素,在練習設計中遵循價值觀培養的規律,以課題和項目為抓手來凝聚師生、團結師生,拓寬立德樹人的領域,實現全方位育人。(作者: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溫忠義,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 李小輝)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