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每逢春節來臨,沙田鎮沙田村家家戶戶屋頂上都飄著裊裊炊煙,空氣中彌漫著糯米的清甜香氣,村民們緊張有序地制作著白馓餅胚,忙碌且歡快的景象隨處可見,這一幕幕都是白馓產業蓬勃發展的生動注腳。玉林白馓即米花,壯如圓盤、白中微黃、甘香酥脆,蘊含著團圓美滿的美好寓意。
“現在大客戶報貨量都翻了兩倍,2024年春節前我們家使用8萬斤糯米制作白馓餅胚。”“我們家這幾年才開始做,跟著人大代表直播賣貨,今年訂單也多了許多。”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歡談著,臉上洋溢的笑容是沙田鎮人大凝心聚力助推白馓產業發展的成果縮影。
福綿區沙田鎮是制作白馓傳統特色小吃大鎮,已具備一批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生產廠家,產業鏈逐漸完善,2023年白馓餅胚總產量約達600萬個,通過線下零售、批發市場、電商平臺等多種渠道進行銷售。
在沙田鎮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鎮人大代表梁釗提出了《關于推動沙田白馓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建議加強對白馓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建成白馓基地,將小散戶資源合并,制定統一生產標準和規范,嚴格把好質量關;創新營銷模式,增強品牌運營意識,依托新聞、直播、促銷會、美食文化節等方式宣傳沙田白馓,加大對白馓品牌的宣傳力度,提高消費者的認知度和購買意愿。
沙田鎮人大對梁釗提出的建議高度重視,將其列為重點督辦建議。為搶抓白馓產業發展先機,鎮人大主席團帶領人大代表多次深入白馓廠家開展實地調研,并召開座談會,詳細了解和掌握白馓的生產流程、包裝、銷售等情況。
“本地糯米質量參差不齊,用料好意味著成本貴,制作時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口味也有差別,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意愿。”“白馓的加工耗時耗力,但鮮少人知沙田白馓好吃,銷售渠道不暢,大多都是家庭作坊,品牌宣傳力度不夠,難以做大做強。”……在調研過程中,沙田鎮人大共收集整理意見建議10余條,代表們直面突出問題,研析機理,直抒對策,著力破解“小作坊無品牌”瓶頸,提出數字化轉型、多元化傳承、創新包裝元素、加強宣傳推介4條壯大發展白馓傳統特色小吃的意見和建議。
為更好推動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沙田鎮人大主動牽頭會商,讓采購雙方促膝談合作,把價格壓下來的同時保證供給糯米的品質,達成雙贏的局面。同時,沙田鎮人大自2023年以來常態化開展代表進站、民情溝通會、代表夜話會等活動,呼吁代表們集思廣益、守正創新、建言獻策,充分發揮駐站各級人大代表資源優勢,積極為白馓產業謀劃銷售新路子。
據統計,目前沙田鎮沙田社區共有30多家以制作白馓餅胚為業的商戶,今年年初預定約200萬斤糯米,估計產出800萬個白馓餅胚,投產工人約150人,產量同比增長33.3%。日后,沙田鎮將繼續發揮人大代表的作用和優勢,通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強產業協作與交流合作機制建設等措施,不斷實踐探索和創新嘗試,推動白馓產業的持續發展和福綿沙田鎮經濟社會的進步。(福綿區人大 陳婕珍;沙田鎮人大 賴倩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