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遼寧經濟增長提速起勢,預期好轉,呈現出多年少有的良好局面。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委書記郝鵬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強調,“加快構建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牢牢扭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在鞏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遼寧作為科教大省、制造業大省,緊緊圍繞國家所需、遼寧所能,加快構建具有自身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實際行動,是履行維護國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的具體舉措,也是著眼未來、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的戰略選擇。
郝鵬代表說,過去一年,遼寧以奮斗姿態打響新時代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的“遼沈戰役”,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實現首戰告捷,經濟總量突破3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8%,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新的一年,遼寧將牢記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認真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關于“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部署和要求,堅決打好打贏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攻堅之年攻堅之戰,持續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質加速。
郝鵬代表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新質生產力,深刻闡明了發展新質生產力同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的關系,明確指出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遼寧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就是要充分發揮創新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加快動力變革和賽道轉換,搶占制高點,厚植新優勢。遼寧將錨定打造重大技術創新策源地目標定位,整合和優化科教創新資源,加快創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加速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以生產力不斷“煥新”引領產業體系加快升級。一是搭平臺,推進重點實驗室群建設,高水平打造遼寧實驗室,加快沈陽渾南科技城、大連英歌石科學城、沈撫科創園建設步伐,扎實推進先進光源、超大型深部工程、海洋工程環境實驗與模擬設施等大科學裝置預研項目,打牢科技創新“底座”。二是抓攻關,針對產業發展短板和缺項,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需求,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實行“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方式,開展“卡脖子”技術攻關,加強重大科技成果供給。三是促轉化,健全平臺、項目、人才、資金等資源一體化配置機制,加快發展“高校院所+科技園區”等轉化模式,讓更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進車間、走向市場。
郝鵬代表表示,實體經濟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基礎,也是遼寧的優勢所在。遼寧將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加快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持續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一是大抓產業。錨定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新高地,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實施產業基礎能力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開展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加快傳統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及綠色化改造,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今年,將繼續推動先進裝備制造、石化和精細化工、冶金新材料、優質特色消費品工業4個萬億元級產業基地和22個重點產業集群建設,努力實現新的躍升。二是大抓項目。緊盯世界500強和國內500強企業,深化中央企業與地方合作,吸引優質資源和項目向遼寧集聚,加快華錦阿美精細化工、恒力重工船舶建造、建發盛海銅產業鏈等重大產業項目建設。三是大抓企業。“三企聯動”“三資齊抓”,引育具有行業引領力的頭部企業,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四是大抓園區。把園區作為產業發展的主陣地,建設一批專業化園區、配套園區、特色園區,推動大中小企業、上下游環節高度協同耦合發展。
郝鵬代表表示,新興產業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遼寧將全力做強做大新興產業,努力在一些領域實現“彎道超車”“換道領跑”。一是向“新”發力,大力推動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經濟、機器人、生物醫藥和醫療裝備、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串珠成鏈、聚鏈成群。二是向“未來”發力,制定實施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重點圍繞人工智能、細胞治療、元宇宙、深海深地開發等領域,加快實現技術產品化、產品產業化。三是向數字化發力,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沈陽北方算谷、大連數谷,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用下一代通信網絡、大模型、區塊鏈等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催生更多新業態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