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天津的第一站就是農村。天津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上有哪些特色?
陳輻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天津時,首站就到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看望慰問受災群眾,在聽取市委和市政府工作匯報時對做好農業農村工作提出重要要求。天津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一是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穩定。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口糧自給率達到66.2%,肉、蛋、菜、奶、魚自給率分別達到77%、85%、88.6%、100%、74%,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二是種業創新能力全國一流。“小站稻”品種多次榮獲全國金獎,津外推廣種植面積超過1000萬畝;“津字號”黃瓜品種占全國華北型黃瓜市場主導地位,“津品”系列花椰菜品種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三是鄉村產業融合發展體系日臻完善。堅持集群帶園區、園區聯鎮村、鎮村串鏈條、鏈條聚主體,創建3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4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9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44個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突破2萬家,“津農精品”增加到225個,年銷售額突破100億元。四是城鄉收入比全國領先。2023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0851元,同比增長6.3%,城鄉收入比進一步縮小到1.79:1。
記者:天津在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上主要有哪些措施?
陳輻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天津認真學習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從四個方面抓好落實。一是深化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行動。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天津實施推動高質量發展“十項行動”。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行動作為“十項行動”之一,已對“三農”工作目標任務、政策措施、組織保障等方面作出明確要求,接下來將對這些要求進一步優化、細化、具體化,確保抓出實效。二是打造現代都市型農業升級版。從現代化理念、都市型特色、品質、科技創新、新業態、綜合效益、新體制等方面著手,加快打造一批可學可借鑒的典型樣板。三是辦成一批農民可感可及民生實事。著力解決農村基礎設施配套服務和就業、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農民急難愁盼問題,確保群眾真受益、真滿意。四是發揮好考核“指揮棒”作用。圍繞“三農”工作重點任務,立足各涉農區差異化條件,優化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指標體系,持續調動積極性、激發主動性。
記者:天津在加快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上主要有哪些舉措?
陳輻寬:天津立足都市型定位,建立健全體制機制、政策體系、工作措施,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一是增強供給保障能力。保持糧食、蔬菜種植面積分別穩定在580萬畝、80萬畝以上,生豬出欄穩定在218萬頭以上。高質量完成57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提升5個現代設施種植標準化園區、30個畜禽規模養殖綠色生產示范創建場。二是提升種業科技水平。聚焦黃瓜、花椰菜等優勢作物,提升蔬菜育種水平。有序推進奧群牧業、寧河原種豬場、德瑞特蔬菜育種創新基地建設。組織國家重大種業“卡脖子”攻關項目。三是做優特色農業品牌。堅持基地示范、龍頭帶動、科技賦能,重點培育小站稻、沙窩蘿卜、七里海河蟹等10個特色品牌,持續打造“津農精品”。四是提速發展鄉村旅游。啟動建設12個鄉村旅游示范片區,辦好“樂享津郊365”系列活動,全年接待游客超300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80億元以上。
記者:天津農村改革下一步還有哪些新探索?
陳輻寬:在這方面,天津將進一步創新思路舉措,探索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天津模式”。一是著力盤活存量。發展集體經濟,有效盤活村集體資產資源資金;高效開發農地資源,深化農村承包地、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制度改革,激發改革活力。二是著力培育增量。發揮市場作用,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有機結合,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加強聯農帶農,總結推廣資產入股、合作開發、委托運營、區鎮統籌等多種形式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農民和村集體增收。三是著力提升質量。推動鄉村產業融合,聚焦農業品牌、消費、科技,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提升鄉村產業效益;深入推進城鄉融合,促進城鄉資源均衡配置。
記者:天津作為今年京津冀協同發展農業農村專題工作組組長單位,在攜手京冀兩省市加強協同協作上有哪些打算?
陳輻寬:農業農村協同發展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方面。天津認真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深化產業協同。加大市場化機制引進北京資源項目在津落地力度,推動天津智能農業研究院竣工投入運營,新創建5個環京周邊蔬菜生產基地,累計達到20個。二是深化科技協同。建強用好市農科院武清創新基地,主動承接和吸納北京科創人才和資源,加強科技創新協同和產業體系融合,加快打造京津冀農業科技創新“會客廳”。三是深化市場協同。舉辦“津農精品”推介活動,深化天津鮮食農產品在北京進市場、進超市、進社區、進飯店、進食堂、進餐桌。聯合推介一批特色農業品牌、美麗休閑鄉村和精品旅游線路,打造周末經濟新亮點。此外,還與京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加快形成協同統一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
記者:天津在深化鄉村治理上有哪些安排?
陳輻寬:天津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加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一是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建立基層職責清單、事務清單,賦予鄉鎮對區直部門“吹哨”調度權、考核評價權、人事建議權、重要事項建議權。健全區鎮村三級聯動爭創先進、整頓后進機制。二是強化人才支撐。健全鄉村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大力培養本土人才,引導城市人才下鄉,推動專業人才服務鄉村,持續加強“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人才隊伍建設。三是加強平安鄉村建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提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健全農村掃黑除惡常態化機制;創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天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評選市級鄉村治理示范鎮、示范村和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四是推進移風易俗。堅持疏堵結合、標本兼治,發揮村民自治作用,強化村規民約激勵約束功能;鼓勵提供普惠性社會服務,培育農村文明新風尚;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創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