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重在以這一偉大思想指導解決實際問題,不斷提高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能力和水平。中國煤炭地質總局(以下簡稱總局)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結合起來,系統學習、協同落實,與福州大學共同成立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踐創新中心,結合實際貫徹落實,圍繞“國之大者”,以提供煤炭行業低碳發展的地質保障為核心功能,加快生產方式的綠色低碳轉型,培育綠色低碳戰略性新興產業,充分發揮生態文明建設先行軍作用,彰顯央企責任擔當。
堅持黨建引領,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為全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政治保障??偩中乱蝗吸h委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生態文明建設各方面、全過程,堅決落實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政治責任,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充分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堅決保障國家各項生態文明建設政策法規和各項重大決策部署在總局落地落實。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扎實開展主題教育,傳承“四下基層”優良作風,全面推動黨建“七抓”工程和“大抓基層提升年”活動,持續構建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融合新格局,探索黨建考核納入經營考核的具體措施,持續夯實黨建基礎,形成黨的建設與業務工作協調并進、相得益彰的新格局。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強化嚴的舉措、樹立嚴的基調、營造嚴的氛圍”,深入推動黨內監督和業務監督融合,建立健全持續巡視整改機制,用全周期管理一體推進“三不腐”體系建設,切實增強監督實效。激勵黨員干部堅決守住生態文明建設定力,不斷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實際本領,在“藍天、碧水、凈土”工程和清潔能源保障方面發揮中央企業的“國家隊”作用。
堅持用綠色發展理念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營造全員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氛圍。總局結合專業技術優勢和多年來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經驗,在完善生態文明建設制度機制等方面多次向國家部委提出建議。調整總部內設機構,成立地勘礦業部,凝聚專業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持續完善全局生態文明建設規劃部署、科技研發、組織管理、實施考核及獎勵激勵等規章和制度。
積極融入地方綠色發展,在土地整治、地熱資源開發、道路施工、地下工程、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與地方政府開展深度合作。發揮在生態環境領域的技術優勢,為山西省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關閉礦山地下地上空間綜合應用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在地質災害防治、礦山防治水、礦山應急救援,流域水環境修復治理、地下水污染防治監測、污水處理等方面提供更全面、更科學的技術服務,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涵養區”,助力晉西沿黃百里風光基地建設。
堅持系統謀劃,明確地質環境治理修復和綠色低碳發展產業布局,穩步有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偩忠愿哒疚?、更寬視野、更大力度謀劃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明確生態地質主業地位,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產業,多措并舉實現地質工作轉型升級。
積極參與地質災害治理和生態修復。青海木里礦區生態修復治理提前實現“兩年見綠出形象”的目標,持續加強后期維護工作,確保取得良好成效。在全國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重點項目——拒馬河上游北段礦山生態修復工程中,修復廢棄礦山約40個,修復總面積60公頃。持續關注遼寧撫順西露天煤礦修復治理項目,在四川北川羌族自治縣泥石流治理工程、三峽庫區塌岸防護和滑坡治理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中均展示出強勁技術實力。
為關閉礦山資源再利用、環境綜合修復提供技術支撐。在廣西大新鉛鋅礦區龍谷尾礦堆場固廢處置項目中將尾礦中可利用的鉛、銅、鋅等金屬進行富集回收和無害化處理,實現了環境治理和變廢為寶雙重目標。在浙江紹興上虞區一廢棄礦山綠化提升工程中采用“局部削坡+清坡+植生板槽+植生孔+雙層網厚基材噴播”的方式進行生態護坡,有效改善了礦山生態環境。在海拔3300多米的高原上,青海大柴旦行委灘間山南歷史遺留煤礦礦山生態修復項目徹底消除了礦區內地質災害問題,有效提升了歷史遺留礦山與周邊地形地貌景觀的和諧度。
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綠色清潔能源和戰略性礦產資源。大力開展新能源領域的勘探與開發技術研究,在淺層地溫能、地熱、干熱巖、頁巖氣、煤系氣、氫等新能源,以及鋰、鈷、石墨等新能源材料的勘查開發方面形成系列示范項目。在山西左權西煤層氣壓裂項目完成5口井壓裂作業,累計液量81000立方米,為國家天然氣增儲上產貢獻了力量。在貴州施工的煤層氣項目實現了西南地區直井單井日最高產氣量和高產穩產時間的雙突破。承建鹽穴空氣儲能國家試驗示范項目鉆井工程,破解了鹽穴資源閑置難題,對國家能源戰略調整具有重要意義。
堅持科技創新引領,以技術研發突破提升核心競爭力,提高中央地勘企業的行業引領地位??偩謭猿?ldquo;地質立本、科技賦能”發展理念,推進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狠抓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養生態環境科技人才隊伍,為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在清潔能源勘查開發與利用方面,實現中深層地熱“取熱不取水”關鍵技術突破,成功運用于河北邯鄲東部新城、陜煤建莊礦業等地,大大減少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及煙塵的排放,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在不久前召開的世界地熱大會上該技術“搶鏡”展會。持續推動河北雄安、遼寧鞍山地區地熱能開發利用。施工國內最深干熱巖勘探井,在超深高溫硬度干熱巖勘探方面取得突破。
在綠色低碳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圍繞以地熱能為主的綠色低碳能源勘查開發、碳排放監測與檢測、二氧化碳捕獲利用與封存(CCUS)、煤系礦產資源綠色開發利用和礦山生態修復及其裝備研發制造五大重點方向開展研發工作。研究開發的新型覆巖離層注漿技術,作為支撐礦山安全高效綠色開采的地質保障技術體系,不僅能有效解決煤礦開采導致的地面沉降、塌陷及土地破壞等問題,還可以廣泛應用于解放高速公路、鐵路、輸電設施等壓覆下的煤炭資源,被業界專家認為是一場革命性、顛覆性創新。
在礦山生態修復與治理方面,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的理念,進行全域規劃、全域整治,探索礦山修復、地災治理與旅游、康養、地產、工業開發相結合的生態修復模式。依托在水上施工超大口徑藍藻治理深井的核心技術,相繼在江蘇太湖、安徽巢湖、云南星云湖承建9口藍藻滅活深井,為我國湖泊藍藻污染治理貢獻地勘央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