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韓喜平(吉林大學黨委副書記、吉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主任)
戰略與策略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改造世界、變革實踐、推動歷史發展的有力武器,正確處理戰略與策略的關系是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必須正確處理好的一系列重大關系之一,我們要不斷增強戰略思維能力,提高策略的科學性和執行力。
深刻理解戰略和策略的內涵及其辯證統一關系
顧名思義,所謂“戰略”就是指戰爭中事關全局的長遠的謀劃,在中國古代的軍事作戰與軍事著作中就有“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略者不可以倉卒制,而功者不可以僥幸成也”,這說明戰略對于一場戰爭來講具有極端重要性。在西方,從詞源上考證,“戰略”與軍事戰爭的聯系更為緊密,本意就是指軍事將領,后逐漸演變為軍事術語,特指軍事將領指揮軍隊作戰的謀略。社會在發展,但推動發展的謀略非常重要,所以,“戰略”一詞的內涵和外延不斷發展、更加豐富,泛指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外交等領域全局、高層次、長遠重大問題的籌劃與指導。“策略”基本與“戰略”一詞同源,其涵義一般指在一定的戰略指導下適合具體情況的做事原則和方式方法,是可以實現一定戰略目的的方案集合,具有較為鮮明的實踐特征、斗爭藝術和方法論性質。
戰略應是從整體、全局、長遠的視角和維度上對事物作出判斷和決策,反映出對事物認識和理解上的高度、深度和廣度,凝結著事物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變化趨勢,具有前瞻性、全局性、穩定性的特征。“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策略則是從局部、具體、當前的情況出發,為實現一定的戰略目標、貫徹一定的戰略方針、落實一定的戰略舉措、實施一定的戰略步驟而制定的具體計劃和計策,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執行力。“正確的戰略需要正確的策略來落實”“策略是在戰略指導下為戰略服務的”。戰略決定策略,策略服務于戰略。既定的戰略規范著策略的內容、性質和方向,而具體的策略則反映、呈現并作用于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戰略和策略是辯證統一的關系,要把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一個政黨、一個國家,其事業若想長盛不衰、永葆生機,就必然要輔之以正確的戰略和有效的策略。既要胸懷大局,也要睹始知終;既要精準研判局勢形勢,也要科學制定計劃策略;既要站在戰略全局的高度推進各項工作,也要善于解決發展過程中的突出問題;既要避免“有萬分愿景、無半點行動”的空談,也要避免“只低頭拉車、不抬頭看路”的短視。總之,我們必須從全局和局部、抽象和具體、宏觀和微觀、長遠和當前的辯證關系上去理解和把握戰略與策略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在擘畫未來發展時高瞻遠矚、運籌帷幄,才能在面對風險挑戰時從容不迫、保持定力。
正確運用戰略和策略是我們黨不斷走向勝利的成功秘訣
善于運用正確的戰略和策略來實現既定目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鮮明的實踐品格和政治優勢。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提出共產黨以及工人階級政黨的首要任務就是深刻闡明斗爭戰略和策略的思想,說明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革命的無產階級社會主義或者說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策略”的科學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不僅僅是解釋世界的思想理論,同時更是在實踐層面上指導工人運動、指導人類解放斗爭的改造世界的行動綱領和行動策略。列寧也指出:“任何一個代表著未來的政黨的第一個任務,都是說服大多數人民相信其綱領和策略的正確。”由此可見,符合實際、行之有效的戰略策略的制定與實施,突出反映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強大生命力和頑強戰斗力。
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的中國共產黨也歷來重視在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主動中制定正確的戰略和策略,保證黨和國家事業蓬勃發展。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提出“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必須根據政治形勢、階級關系和實際情況及其變化來制定黨的戰略與策略。我們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許多重要的革命斗爭戰略策略,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準備和起步提供了政治保障、積累了寶貴經驗。新中國成立后,我們謀劃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走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方針,制定“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開始了中國式現代化初步探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們堅定地實行改革開放,進一步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戰略和遠景目標,實現了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的歷史性躍升,中國式現代化成功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繼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提出分兩個階段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部署。黨的二十大再一次強調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規劃,明確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使中國式現代化之路更加清晰、更加成熟、更加科學可行。
歷史與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能夠在重大歷史關頭找準時代脈搏、掌握歷史主動,能夠制定并堅持正確的戰略策略,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戰略定力和戰略自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正確運用戰略和策略,是我們黨創造輝煌歷史、成就千秋偉業、戰勝各種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成功秘訣。”面向新征程,我們必須把這一成功秘訣傳承好、運用好、發展好,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取得新發展新突破。
以科學的戰略策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發展
堅持實事求是,增強戰略的前瞻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增強戰略的前瞻性,準確把握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敏銳洞悉前進道路上可能出現的機遇和挑戰,以科學的戰略預見未來、引領未來。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和貫徹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新時代以來,我們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等等,都是基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狀況而制定的重要戰略,是實事求是探求和掌握事物發展規律的表現。制定戰略既要腳踏實地,也要高瞻遠矚,因此必須從客觀實際出發,通過細致深入地調查研究,了解真實情況和各種問題,探究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進而找到把握發展機遇和化解風險挑戰的辦法,用符合實際的科學戰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不斷發展。
堅持系統觀念,增強戰略的全局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增強戰略的全局性,謀劃戰略目標、制定戰略舉措、作出戰略部署,都要著眼于解決事關黨和國家事業興衰成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大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堅持系統觀念這一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萬事萬物均處在普遍聯系、互依互存之中,整個世界也處于相互作用、相互聯結之中。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發展必然是事關全局、事關長遠的大事,任何涉及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外交、國防和黨的建設的重大問題,都要系統謀劃、精準施策。因此要突出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強頂層設計、整體謀劃,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各項戰略策略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發揚釘釘子精神,增強戰略的穩定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增強戰略的穩定性,戰略一經形成,就要長期堅持、一抓到底、善作善成,不要隨意改變。這就要求我們發揚釘釘子精神,一張藍圖繪到底,真抓實干,久久為功。戰略的形成實屬不易,而戰略的實施則更具挑戰。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面前,如果缺乏戰略定力,就不能把戰略落實到位、實施到底,就必然陷入發展困境。我們經受疫情考驗持續推進脫貧攻堅、堅持不懈建設美麗中國美麗世界,充分說明我們具有足夠的自信、定力和耐心來實現既定目標。因此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一棒接著一棒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把戰略的原則性和策略的靈活性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戰略的原則性,就是要堅守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保持正確的前進方向,制定契合時代要求、符合人民利益的發展戰略。堅持策略的靈活性,就是要時刻根據形勢任務的變化,不斷調整發展方式和斗爭形式,做到靈活機動、隨機應變、臨機決斷。如果只有戰略的原則性而無策略的靈活性,便無法適應每時每刻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原則性也就失去了實現的保證;如果只有策略的靈活性而無戰略的原則性,也必然會在發展中迷失方向,靈活性也就失去了價值和意義。因此,我們必須把戰略的原則性和策略的靈活性有機結合起來,在因地制宜、因勢而動、順勢而為中把握戰略主動。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