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洪相鎮的1萬余畝玉米地里到處都彌漫著豐收的氣息。對于這里的農民來說,今年的秋收沒有了往年的繁重勞作和疲憊,取而代之的是大型機械開進農田,從耕種到收割,“一條龍”的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使交城縣開啟了智慧秋收的新模式,一幅美好的現代化豐收圖景正徐徐展開。
在交城縣洪相鎮洪相村的農田里,一排排金黃整齊的玉米正在等待收割。玉米地里,已看不見農民們忙忙碌碌收割的背影,只有現代化的機械設備和幾名管理人員。伴隨著機器轟鳴聲,專業化大型玉米收割機來回穿梭,玉米植株被吞入收割機“腹”中,而一棒棒成熟的玉米則直接進入收割機的糧箱里,秸稈隨即被粉碎,返回田地,變成肥料,整個過程一氣呵成,田間地頭呈現出一片繁忙的秋收之景。
“我上了年齡了,孩子們都打工不在,去地里種地很困難,我把地全部托管給德榮農機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統一負責旋地、種地、打藥、管理、收割全流程。”洪相村村民張貴忠說。
從2022年開始,交城縣大力推廣農業生產托管試點項目,引導分散農戶將土地委托給交城縣德榮農機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管理,采取全程機械化作業的方式,從種到收“一條龍”為農民群眾進行“保姆式”服務,進而充分發揮出合作社在土地集中方面的優勢,既為土地規模化生產創造了條件,降低了農戶種地成本,又為發展村集體經濟創造了有利契機,更保障了廣大農戶的利益需求,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實現了多方受益。
“過去種地大多靠人力和畜力,農民從種到收、從春到秋忙個不停。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業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機械化收割不僅提高了效率,還節約了成本,農民種地也越來越輕松,其次,托管后的土地每畝可增產100斤,甚至150斤的糧食。”交城縣德榮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覃洋洋說。
近年來,交城縣把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村生產力的重要抓手,圍繞當地主導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積極培育以農機專業合作社為重點的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不斷完善農機作業、供應、維修、培訓等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2023年,該縣實現農機總動力達9.3萬千瓦以上,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84%以上,有效保障了“三農”工作的高質量發展。
“今年,交城縣全面總結推廣2022年試點經驗,在轄區8個鄉鎮全部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并重點打造夏家營鎮、西營鎮2個示范鎮。目前‘耕、種、防、收’四個環節累計完成服務面積7萬余畝,預計每畝能增收100元以上。”交城縣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馬太光表示,眼下正值秋收黃金季節,交城縣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將持續加大秋收服務保障工作,成立秋收應急服務隊,由專人服務對接鄉鎮,根據交城縣各鄉鎮收割情況,統籌調度農機跨區作業,確保秋糧顆粒歸倉。(交城縣融媒體中心 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