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蹄印白馬嘯,十字河上有老橋。冬天溫泉洗衣帽,資勝寺里藏古廟……”有感于鄉村建設的變化,山西省臨汾市大寧縣桑峨村的村民吟出的幾句順口溜讓人感嘆不已。
桑峨村文旅資源豐富,自古就是大寧縣西川的文化中心,據史料記載曾是古白龍縣的縣城所在地。大寧縣委、縣政府搶抓全省重點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塊和臨汾市“1355”發展戰略的大好機遇,太古鎮桑峨村依托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歷史古跡等資源,打造集產業旅游、購物、餐飲、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美麗宜居鄉村,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活力。
桑峨上承乾坤灣,下接吉縣壺口瀑布,左有笊籬寨、黃河仙子祠,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發展思路,制定出了“一線三區十二點”的發展路線——打造一條鄉村特色旅游線路,建設淺水娛樂區、懸崖民宿區、特色采摘區和十二個特色景點。2022年,桑峨村被確定為省級鄉村振興旅游示范創建村之一。
桑峨村鄉村振興示范村的建設,具有獨特的優勢和影響力、吸引力,通過鄉村旅游的綜合帶動作用,推進“旅游+”多產業融合發展,建設生產、生活、生態、生命等“四生和諧”的美好家園,大幅激發村民內生動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提高村民就業率和收入水平,推動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生命線。桑峨村在上級部門和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發展果樹、有機蔬菜等600余畝,利用六亂整治、整村提升,先后推進文化娛樂健身廣場、排洪渠、蓄水池、垃圾池、主干道路及入戶道路硬化等項目工程。依托鄉村旅游資源稟賦和特點,依附于黃河旅游板塊,對鄉村文化和旅游資源全面調查梳理,科學謀劃鄉村旅游新業態。
目前桑峨村產業以蔬菜大棚、水果、干果經濟林產業為主,有桃樹300畝、櫻桃20畝、核桃300余畝、設施蔬菜大棚139座、玉露香梨243.8畝、晚秋黃梨樹33畝,大棚采取上半年種植甜瓜、下半年種植西紅柿的循環模式。為增加村集體及村民收入,計劃引進現代化溫棚,培育無土栽培草莓等發展勢頭良好、效益較高的產業。
桑峨村是大寧縣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大寧縣鄉村振興示范區規劃涉及4個鄉鎮、16個行政村,按照“一村就是一個旅游景點”的標準,重點打造“一橫一縱”兩條發展軸線。“橫線”6個村以產業特色為亮點,“縱線”10個村以黃河文化為主線,高標準、創意化打造沿黃鄉村旅游“大寧樣板”。(大寧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