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深刻指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這一重要論斷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在社會建設方面的本質要求,揭示了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邏輯關聯,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著力促進全民共富、全面共富、共建共富、逐步共富的根本遵循。
人民性:全民共富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旨歸
“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從覆蓋面來看,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意味著中國式現代化不是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的富裕,不是貧富懸殊、兩極分化,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全民共富”,具有深厚的人民性,彰顯出鮮明的價值取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堅持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促進“全民共富”必須緊緊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一方面,“全民共富”必須緊緊依靠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要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發揮人民群眾蘊含的無窮智慧和力量,在擘畫共同富裕藍圖時要善于問計于民,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建言獻策,在推進共同富裕實踐過程時注重發揮人民群眾首創精神,不斷激發人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全民共富”必須切實造福人民。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協調性:全面共富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需求是多層次的,既有“物質需要”也有“精神需要”。從涉及領域而言,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既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的極大富裕,又是精神生活的極大豐富,更是物質生活的富裕富足和精神的自信自強協調統一的“全面共富”。“全面共富”同時兼顧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既“富口袋”,也“富腦袋”,不斷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具體體現,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倉廩衣食足則禮節榮辱知。推進“全面共富”的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是一個重大理論問題,還是一個重大實踐問題。首先,“全面共富”要促進人民物質生活的共同富裕。沒有物質生活上的富裕,共同富裕就缺乏堅實的物質基礎。要在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進一步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讓發展成果和改革紅利更多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其次,“全面共富”要促進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美好生活不僅滿足物質需要,還要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促進共同富裕提供良好輿論環境。同時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弘揚誠信文化,營造人與人之間互幫互助、和睦友好的社會風尚,不斷促進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最后,“全面共富”要堅持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的協調統一。物質富裕能夠為精神富裕提供經濟基礎,精神富裕則能夠為物質持續富裕提供智力和動力支持,二者統一于新時代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偉大實踐,要在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中促進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足比翼雙飛、同頻共振,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實干性:共建共富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幸福生活都是奮斗出來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勞智慧來創造,充分彰顯了共同富裕的實干性,是邁向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從實現方式上看,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意味著不是劫富濟貧,不是養懶人,更不是陷入“福利陷阱”,而是堅持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通過共同努力、共同奮斗,從而推動“共建共富”。共同富裕從本質上來說就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但是好日子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一百多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努力奮斗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時期,創造了一系列彪炳史冊的偉大成就,關鍵就在于黨領導下的全體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汗水、智慧和勇氣、改革和創新努力奮斗出來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好日子是干出來的,同樣實現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全體人民踏實努力、艱苦奮斗、久久為功,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續努力,才能實現這一宏偉目標。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需要全體人民共同努力、共同奮斗、共同建設,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書寫更為恢宏的史詩。深化“共建共富”,需要在“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上下深功夫。一是要積極營造“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要為人民群眾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強發展能力創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條件,暢通向上流通渠道,人人都有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二是要做好保障“人人盡力”的制度安排。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構建“先富帶后富、幫后富”的制度體系,充分激發人民群眾勤勞致富、創新致富的熱情。三是要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要進一步完善初次分配制度,發揮好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將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有機結合起來,既要做大做好“蛋糕”,也要分好“蛋糕”。
規律性:逐步共富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經驗總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是所有人都同時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區同時達到一個富裕水準,不同人群不僅實現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時間上也會有先有后,不同地區富裕程度還會存在一定差異,不可能齊頭并進。”從推進過程上看,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意味著并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并不是沒有差別的同步富裕、同等富裕,而是將其視為一個長期歷史過程,以先富帶后富、幫后富,分階段、有適度差距的全過程“逐步共富”,是適應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規律的經驗總結。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從不缺少困難和各種條件的限制。我們黨帶領全體人民“逐步共富”,在實踐中要牢牢把握好“兩個統一”。一方面,要把握好盡力而為和量力而行的辯證統一。既要統籌推進、盡力而為,統籌協調以縮小差距,堅決防止兩極分化,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又要把握規律、量力而行,認識到我國發展水平和發達國家之間還存在一定差距,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經濟發展和財力可持續的基礎之上,循序漸進地提升新時代共同富裕的可持續性;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加強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的融合統一。每個區域的資源稟賦、發展階段各不相同,鼓勵各地區因地制宜、敢于創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積極探索實現共同富裕的差別化具體化發展路徑,先試點再推行,允許部分地區率先垂范積累豐富經驗。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新時代新征程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任重而道遠,唯有穩扎穩打,才能撥云見日。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堅持全民共富的人民性、全面共富的協調性、共建共富的實干性、逐步共富的規律性的辯證統一、有機結合,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實基礎,向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邁出更加堅毅的步伐!
作者:葉本乾,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芳,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
基金項目:“研究闡釋黨的二十大精神”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大項目“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強國使命任務的邏輯理路研究”(SC22ZDYC28)階段性成果。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