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院團委書記 徐躍輝,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院黨委副書記 劉思涓
眼下,正是一年一度的開學季,各大高校都在開展形式多樣的“開學第一課”。抓住新生入學教育的關鍵時期,帶領學生走進“思政大課堂”,對引導新生堅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養成良好習慣,系好大學生活的“第一粒扣子”尤為重要。
貫通古今,構建新生入學教育“大視野”。思政課之“大”,在于擁有宏大寬闊的“大視野”。上好新生入學教育“大思政課”,高校應堅持歷史和現實相結合,用好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現實教學平臺,賦予廣大新生開闊的大視野、深沉的大智慧。一是要延伸新生入學教育“大思政課”所需的“空間廣度”。在新生入學教育過程中,高校應立足國內、放眼世界,積極組織青年學生收聽新聞大事、參加專題講座,開展“大學第一節黨課”“大學第一次團日活動”等新生入學教育活動,最大程度地用事實、數據、案例引導青年學生深刻認識到世情、國情、黨情、民情的變化。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和實際學習,引導青年學生深刻認識并回答“要到哪里去”的方向道路之問、“要成為什么樣的人”的理想未來之問。二是要拓寬新生入學教育“大思政課”所需的“時間深度”。在新生入學教育過程中,高校應充分挖掘利用豐富的歷史資源,組織帶領學生前往革命紀念館、博物館、文化館等紅色研學基地,在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革命精神典型誕生地開展主題知識競賽、趣味打卡等活動,通過實地調研、場景重現的方式給予廣大新生精神的感召和指引,引導廣大新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
守正創新,創建新生入學教育“大平臺”。思政課之“大”,在于融入社會發展的“大平臺”。上好新生入學教育“大思政課”,高校應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思政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賦予廣大新生高遠的大格局、無畏的大擔當。一是將新生入學教育融入高校黨建、教學、科研、行政全過程各方面,營造上下聯動、整體推進的新生入學教育校園文化氛圍。在執行過程中,高校應秉持“大思政課與現實生活結合”的理念,用好勤工助學、綠色通道、心理咨詢、人際關愛、家校聯動等渠道,真正做到在學生心底埋下“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的種子。二是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建立健全新生入學教育“大思政課”工作運行機制。高校應根據不同學院和專業特色,瞄準鑄魂賦能、立德樹人目標,推進“青馬工程”“新生訓練營”“萌新計劃”大學生骨干培養項目,協調校內外多方資源搭建以新生入學教育為主題的實踐教學平臺,將入學教育搬到社區、田間地頭、工業園區,引導新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走入生活,在學中思、在踐中悟,努力成為知行合一、德才兼備的時代新人。
統籌協調,共建新生入學教育“大師資”。思政課之“大”,在于匯聚了五湖四海的“大師資”。上好新生入學教育“大思政課”,高校應堅持校內和校外相結合,用好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賦予廣大新生高尚的德行、正確的道理。一是優化校內外“大師資”隊伍人員構成。高校應發揮專職思政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兼職教師的作用,鼓勵調動高校教師積極參與新生入學教育,把黨史國情、校史校情給廣大新生講生動、講形象,把校規校紀給廣大新生講透徹、講明白。二是提升校內外“大師資”隊伍協同育人能力。高校要建立“黨委+家庭+學校+社會”的協同育人格局,形成黨委領導、各部門各單位齊抓共管新生入學教育的工作格局。各高校要充分調動廣大師生、校友、社會各界熱心人士參與新生入學教育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邀請不同工作崗位、不同工作領域、具有獨特工作經歷和生活閱歷的社會各界代表人物站上新生入學教育大講臺,向新生講述自身成長成才的故事,激勵廣大新生向榜樣楷模看齊、向師兄師姐看齊,切實發揮思政課在立德樹人中應有的作用。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