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主席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守正創新,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習主席的重要講話揭示了文化傳承發展的內在規律,為我們在新時代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其創新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了科學的方針原則和方法路徑,必須牢牢把握,長期堅持。
創新創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基本特征。黨的二十大報告從國家發展、民族復興高度,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重大任務,要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等,無不體現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特質和價值追求,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如果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與時俱進、推陳出新。
習主席指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何為創造性轉化?就是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如何創新性發展?就是要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我國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挑戰、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比以往更加錯綜復雜。我們必須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民族復興立根鑄魂。
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我軍歷來是黨所倡導的先進文化的重要創造者、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必須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在文化傳承中承擔重要責任、發揮重要作用。軍隊文藝工作者要堅持做中華優秀軍事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創新者,“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繼承中轉化,在學習中超越,不斷推進強軍文化創新創造。讓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一定能為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提供不竭的創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