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網絡暢通千家萬戶,數字經濟規模穩居世界第二,電子政務發展水平位居全球前列,數字領域國際合作更加緊密……近年來,中國數字化發展水平顯著提高,數字中國建設不斷邁向新臺階。專家認為,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對網絡空間的生態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日前舉行2023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國家網信辦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該系列專項行動以“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為工作目標,針對“自媒體”亂象、短視頻信息內容導向不良等開展一系列專項整治。
維護互聯網用戶權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日前公布2022年網絡“清朗”系列專項行動“成績單”,一項項數據見證“清朗”行動的突出成效。數據顯示,2022年,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共組織開展13項“清朗”專項行動,累計清理違法和不良信息5430余萬條,處置賬號680余萬個,下架APP、小程序2890余款,解散關閉群組、貼吧等26萬個,關閉網站逾7300家,對網絡戾氣、網絡暴力等網民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重拳出擊,有力維護了網民合法權益。
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的網絡空間是廣大互聯網用戶的共同期盼,也是管網治網的重要目標。互聯網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諸多便利,也存在一些安全隱患,給網絡治理帶來新的挑戰。在2023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中,圍繞新情況新問題以及制約治理成效的難點,開展一系列專項整治工作,主要包括:整治“自媒體”亂象;打擊網絡水軍操縱信息內容;規范重點流量環節網絡傳播秩序;優化營商網絡環境,保護企業合法權益;整治生活服務類平臺信息內容亂象;整治短視頻信息內容導向不良問題;整治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網絡戾氣。
“優化營商網絡環境,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專項行動深入清理處置涉企業、企業家虛假不實和侵權信息,打擊惡意炒作行為,依法查處侵害企業、企業家合法權益的網站平臺和賬號。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史宇鵬認為,優化營商網絡環境對于凈化網絡環境、保護企業合法權益、穩定企業家隊伍的發展信心具有重要意義,為企業聚精會神干事業、心無旁騖謀發展營造良好的網絡輿論氛圍,有利于促進中國整體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專家認為,今年的“清朗”系列專項行動覆蓋網絡生態重點領域、重點環節,涉及面廣,針對性強,更加注重網民關切。此外,有關部門更加注重治理創新,進一步發揮規則制定、技術升級、功能調整、產品優化等創新手段在管網治網中的關鍵作用。
重點整治網絡亂象
現在,短視頻、直播等平臺發展得如火如荼,打賞、帶貨等模式逐步出現。但同時,虛假低俗內容充斥網絡、算法強行推送讓人反感等問題也隨之而來。如何維護好億萬網民的精神家園,推進相關平臺持續健康發展,是擺在網絡生態治理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不久前,湖南省衡南縣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約談屬地存在低俗、媚俗、庸俗“三俗”問題的網絡主播羅某、唐某。經查,兩名屬地網絡主播在直播過程中有低俗謾罵、污言穢語、行為低俗等“丑、怪、劣”違規行為,以此博眼球,吸引網民圍觀。這種行為違反了《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等相關法律法規,嚴重擾亂網絡直播和短視頻傳播平臺秩序,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在去年部署開展的“清朗”系列專項行動中,打擊網絡謠言、整治網絡直播和短視頻領域亂象等正是重點難點,備受網民關注。
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和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去年曾聯合直播平臺發布行業自律公約,著眼于自身發展,強調推動各方規范自律。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潘燕認為,在網絡直播強化監管引導下,直播平臺正以有效自治力量,創造出更加清朗干凈、競爭公平的市場環境,網絡直播的健康發展與傳播優勢日益顯現,直播間為傳統舞臺藝術線上線下傳播創造了更多條件。
堅持依法治網
業內人士指出,網絡空間治理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清除有害信息、根治頑瘴痼疾很難畢其功于一役,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需要企業履責、政府管理、從業者自律、社會監督等多方合力。
與此同時,新技術新應用為互聯網蓬勃發展提供了新動力,但也給互聯網治理帶來了難題。中國堅持依法治網,持續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推動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
“中國積極推進網絡立法工作,不斷完善相關法律制度規范,為推動互聯網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趙精武認為,網絡空間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縮影”,積極推進網絡立法,完善相關法律制度規范,有利于為推動互聯網持續健康發展筑牢法律屏障。
《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白皮書中有關內容顯示,自1994年接入互聯網以來,中國已制定出臺網絡領域立法140余部,基本形成了以憲法為根本,以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為依托,以傳統立法為基礎,以網絡內容建設與管理、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等網絡專門立法為主干的網絡法律體系。
在數字時代,面對新型網絡治理難題,離不開一支專業的網絡法治人才隊伍。“網絡法治教育、網絡法治人才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支撐和創新動力。”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網絡與信息法研究室副主任周輝建議,可以組建網絡法學研究與教學工作團隊,提升網絡法治研究能力,加強人才培養,為網絡法治建設持續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原標題:
企業履責、政府管理、從業者自律、社會監督等多方合力
讓網絡空間更加清朗(網上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