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偉的城樓前,南越王趙佗頭戴盔甲,手握劍柄,騎著駿馬,率領千軍萬馬奔騰而來……進入廣西銅石嶺國際旅游度假區,壯觀的塑像群映入眼簾。
4月1日,2023年海外華文媒體“八桂僑鄉行”采訪團走進世界華人聯合總會永遠名譽主席、馬來西亞國會上議院原主席曾永森的故鄉——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北流市民安鎮豐村。
銅石嶺景區旁的豐村村莊,一幢幢淡黃色的小樓房令人眼前一亮,具有嶺南特色的灰瓦圍墻、綠色庭院、鄉村小公園、圖書館、籃球場、銅鼓文化雕塑讓人目不暇接。
“我的姑姑、伯伯們生活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當他們回到家鄉,看見我們建設的景區和美麗的村莊,直言‘家鄉變化太大了’。”銅石嶺景區相關負責人楊靖華說。
銅石嶺是漢代冶銅和鑄造銅鼓遺址,以喀斯特地貌與丹霞地貌共生而著稱。由僑眷龍海盛投資打造的銅石嶺旅游項目,目前已完成投資8億元人民幣,并獲評中國國家4A級旅游景區。
近年來,豐村充分利用地處銅石嶺腳下的資源優勢,發展鄉村旅游,成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吸引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
楊靖華介紹,銅石嶺景區年接待游客量超過45萬人次,為當地民眾提供了就業機會和免費攤位,拓寬村民增收渠道。
豐村黨總支書記曾廣南介紹,豐村共有1034戶4116人,目前豐村旅居海外華僑共38人,歸僑僑眷120多人。多年前,豐村還是個不起眼的“荒村”,由于缺乏產業帶動,村民大多務農,年輕人靠外出打工養家糊口。
如今,豐村引導村集體和村民流轉1.2萬畝山林、土地推進銅石嶺景區建設,村集體和村民每年獲得收益60萬元人民幣,不少村民在景區就業,月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豐村還盤活2.5畝閑置土地,建設標準化廠房,引進箱包企業。“廠子建成后,村民就能實現在家門口就業。”曾廣南說。
“歸僑僑眷僑屬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了作用。”曾廣南說,豐村成立村級僑聯組織,動員歸僑僑眷僑屬、鄉賢企業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建設中來,帶動村民發展優質大米、百香果等特色產業,如今的豐村是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
“廣西鄉村風貌煥然一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5年后再次走進廣西參觀采訪,非洲《華僑周報》副總編輯嚴凡高感觸頗深地說,豐村是廣西發揮僑力量推動鄉村振興的成功探索,有示范作用,他定會多多宣傳。
近年來,玉林市廣泛發動海外僑胞、僑商僑領參加鄉村振興建設,持續推動容縣六王鎮古泉村和玉州區仁東鎮鵬垌村等一批僑村建設,打造僑鄉文化旅游名村、鄉村振興示范點。最美僑村建設與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振興發展緊密結合,僑村煥發出勃勃的生機與活力。
(來源:中新網)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