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重要保障。村級集體經濟如何破題破局,發展壯大,提質增效,筆者認為應該走好“四條”路徑。
建強基層組織,夯實戰斗堡壘。加強基層干部在脫貧攻堅一線、鄉村振興中的培養鍛煉,著力提高政治理論水平和為民服務能力,努力建設一支懂經濟、善經營、會管理、能力強的村級干部隊伍。加強骨干隊伍建設,嚴把黨員發展“入口關”,注重從農村致富能手、務工返鄉人員、知識青年、退伍軍人等群眾中高質量發展黨員。扎實開展返鄉農民工培養、“雙培雙帶”、本土人才挖掘等工作,為村級產業發展、集體經濟壯大儲備后備干部人才。圍繞“黨建+產業”作文章,大力推行“黨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人才育在產業鏈、農民富在產業鏈”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以黨建促產業、以產業帶民富,做到產業發展到哪里,黨組織就建到哪里,讓黨組織成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主心骨”。
健全制度措施,促進責任落實。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城鄉共建的重要內容,以制度建設為抓手,全面推動工作落實。建立領導干部掛聯機制,結合領導干部聯系點、扶貧包村等工作,讓部門與村(社區)結成幫扶對子,賦予包村干部協助做好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工作任務和職責,給予分包村支持和幫扶。健全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分析研究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建立工作通報問責考核制度,將工作情況納入年度縣級目標管理考核,并作為衡量班子整體合力、評價干部政績、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建立監管制度,發揮鄉鎮黨委政府的把關作用,指導各村規避盲目投資風險,在動用集體資產投資方面反復論證,防止盲目上馬,發揮鄉鎮“三資”管理中心的監管作用,嚴格落實“村財鄉管”制度,規避資產流失的風險,發揮村代會和村監會的監督作用,對涉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和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監督。
盤活資產資源,筑牢發展根基。對村級集體資產、資源、資金進行全覆蓋清理,弄清楚有哪些資源可以開發利用,弄清楚有哪些方面多少資金可以用來發展集體經濟,弄清楚有哪些資產可以用來經營入股。圍繞各村(社區)“底子”,持續深化“支部+合作社+農戶”抓黨建促發展模式,探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現實路徑,構建村集體、經營主體、農戶多方長期共贏的利益聯結機制。圍繞“一村一品”思路,編制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對基礎薄弱村,采取支部聯建、產業聯盟幫帶發展;對基礎較好村,支持村集體發展特色產業;對試點示范村,引導村集體將資金、資產、資源有償投入到經營主體。
加大扶持力度,增強發展活力。以爭取上級支持和凝聚各界力量為抓手,加大幫扶力度,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活力。積極爭取上級優惠政策,充分整合農業、林業、扶貧、農開、供銷等各個方面的資金、項目,進行打捆使用、重點投放,更多投向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上。充分發揮部門幫扶作用,從班子建設、發展規劃、人才培訓、資金支持等方面對所掛鉤集體經濟項目進行結對幫扶,指導、扶持其盤活集體資產、興辦農業基地和農產品加工項目,形成穩定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來源。同時,注重吸引和利用社會資金投入,制定落實在融資、稅收等方面的相關優惠政策,借力發展,加快推進鄉村振興。(雙江自治縣委組織部 王明世)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