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決戰首季開門紅,各中央企業紛紛拿出實招硬招,細致謀劃,提早布局。項目工地、生產車間、施工一線......央企處處呈現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涌動著起步提速、開局爭先的奮斗豪情。近日,國資委網站推出“新年開新局 奮戰‘開門紅’”系列報道,展現中央企業在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中的頂梁柱、壓艙石作用。敬請關注。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2023年首季,中煤地質總局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生態治理修復施工項目快馬加鞭向綠而行。廣大干部職工忙起來、動起來、干起來,伴隨著日漸濃厚的綠意,搶抓機遇,奮發有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綠色動力。
在河北保定,全國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重點項目——拒馬河上游北段礦山生態修復工程項目部人員、設備陸續進場,有序施工。
拒馬河上游北段礦山生態修復工程項目位于淶源縣,拒馬河流經此地并最終注入白洋淀,流域內的廢棄礦山對入淀水質產生著不利影響,破壞著雄安新區發展重要生態。該項目修復廢棄礦山約40個,礦山生態修復總面積達60公頃,占淶源縣礦山生態修復總面積的35%。項目的實施將有效改善脆弱生態系統,為白洋淀水源安全提供保障,對華北平原水資源科學開發利用,持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高標準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在河北邯鄲,東湖中央商務區城市配套及新能源項目開啟“智慧+新能源”綠色采暖模式,通過合理利用景觀湖及綠軸地下空間、地下淺層地溫能,為周邊40萬平方米建筑提供冷熱源,實現城市公用土地資源的高度集約化多功能利用。
當前,該項目正開足馬力,力爭5月1日前完成湖內水平連管施工,達到湖內蓄水條件。項目建成后,將有效提升邯鄲市節能降碳目標,預計年節約標準煤6059.8噸,減排二氧化碳16161.5噸、二氧化硫454.5噸。
在山東臨沂,蘭陵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內,挖機、鉆機轟鳴,國華金泰光伏新材料項目勘察工作正緊張進行。
春節過后,項目組迅速進場駐扎工地,克服現場交叉作業、地層錯綜復雜、施工難度大等困難,倒排工期,掛圖作戰,事不隔夜,分秒必爭,確保項目快速推進、高質量完成。該項目建成后,將有望成為實用、智能、環保、固液“零排放”,具有標桿示范意義的石英砂選礦廠。
在浙江紹興,上虞區一廢棄礦山綠化提升工程比預計時間提前78天完工,并于近日順利通過區、市、省三級自然資源部門驗收。
該項目被列入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廢棄礦山修復問題整改清單,工期緊、技術難度高、社會影響大。項目組采用“局部削坡+清坡+植生板槽+植生孔+雙層網厚基材噴播”的方式進行生態護坡,一線員工沖刺實干,有效改善了該廢棄礦山的生態環境條件,消除了地質災害隱患。
在廣西崇左,大新鉛鋅礦區龍谷尾礦堆場固廢處置項目正全力沖刺,預計于3月底完成建設期施工。
該項目采用最新選礦技術,將尾礦中可利用的鉛、銅、鋅等金屬進行富集回收,同時采用最先進的分離技術,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泥、砂進行有效分離。在達到環保要求后,這些泥、砂將被分別制成環保磚及建筑用砂,真正實現零排放、零污染。項目的實施,可將重金屬工業固體廢物進行無害化處理,消除該區域重金屬污染源,實現環境治理和變廢為寶雙重目標。
在青海海西,大柴旦行委灘間山南歷史遺留煤礦礦山生態修復項目工地現場機器轟鳴,一派火熱施工景象。
項目施工區海拔3300多米,存在山體破損、巖石裸露、植被破壞等問題,崩塌等地質災害發生風險增加。項目綜合運用危巖清理、開挖回填、渣堆清理、攔擋措施等技術,對礦區進行整治,及時治理受損礦山生態環境,重建干擾前的生態系統功能,有效提升歷史遺留礦山與周邊地形地貌景觀和諧度。
在山西長治,夏店煤礦3119工作面采動覆巖離層區注漿控制地面沉降技術研究開發項目正積極服務綠色礦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
該項目系北京科委備案的重大社會科研項目。為提高充填效果,項目組提出“O型圈”加固技術,利用粉煤灰作為離層注漿充填材料,減少粉煤灰堆放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減輕煤炭開采對地表的影響,最大限度解放“三下”壓煤,提高資源采出率。該項目預計于6月底完成全部注漿任務,可解放煤炭資源量39.33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