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于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為廣大企業指明了勇毅前行的方向和目標。在世界經濟舞臺上,一國的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往往集中體現在經營主體的核心競爭力上,只有擁有一批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才能在世界經濟格局中占據優勢地位。我國不少企業已具有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特質,要從產品質量、品牌建設、創新能力、治理機制等方面探索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有效途徑,打造一批在全球產業發展中具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的領軍企業,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為有力的支撐。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戰略舉措
世界一流企業是一個動態性、復合性兼具的概念。所謂世界一流企業,是指擁有極強的規模實力、國際化經營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具備全球領先的產品服務質量、技術水平、品牌影響力、管理機制、人才隊伍和企業文化,在資源配置中發揮重要作用,對于所在產業發展具有較強影響力,在全球經濟舞臺上處于第一方陣的企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對于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有利于實現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企業是經濟發展的微觀主體,經濟發展質量高低與企業的發展質量密切相關,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世界一流企業不僅是一個國家最亮的經濟“名片”,更是衡量一國經濟實力強弱的重要指標。同時,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也是我國企業適應新時代、引領新時代的戰略目標。致力于世界一流企業的培育,能夠促使企業聚焦主業發展,推動產業鏈、價值鏈關鍵業務的重組整合,發揮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優勢,在推進擴大內需戰略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關鍵作用,推動我國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為堅實的支撐。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有利于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的戰略基石。我國在芯片、操作系統、高端裝備、生物育種等方面要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需要長周期、大資本的持續投入,需要有遵循市場規律、服務國家戰略、潛心基礎研究的一流企業來發揮創新主體作用,需要打通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產業轉化的產學研用創新鏈條。這就要求集中優勢資源、組織各方面力量,加快建設一批世界一流企業,以之為領頭雁形成參與國際科技競爭的戰略經濟力量。充分激發我國市場主體創新積極性,促使我國企業聚焦產業發展關鍵瓶頸,構建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有利于推動關鍵領域改革持續深化,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世界一流企業必然具有靈活高效的運營機制。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有助于打破傳統體制機制束縛,充分釋放企業活力,從根本上提高企業效率和對市場的反應靈敏度,讓競爭機制、價格機制和供求機制更好發揮作用。同時,可以引領并改善經營主體競爭秩序,改變供給結構不能有效對接需求結構、供給難以與需求實現動態平衡的狀況,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不斷提升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進而持續挖掘企業邁向全球第一方陣的潛力。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有利于在更高水平上推動對外開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能夠促使我國企業在變局中抓住發展先機,提升企業適應最新全球貿易投資規則的能力,在更廣范圍和更深層次上推動我國企業開放發展,使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更大范圍內釋放出來。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有助于利用全球價值鏈提升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對接度和統一性,在更高能級上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可見,加快建設一批世界一流企業,必將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化經營能力和全球競爭力,更好地服務于國家對外開放總體戰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多措并舉,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強調,“加快建設一批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世界一流企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程中實現更大發展、發揮更大作用”。這為如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國企業要以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目標為戰略引領,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堅持做強做優做大相結合,面向全球進一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全方位探索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中國路徑。
以深化改革持續增強國有企業活力。把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作為國有企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途徑,以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為牽引,系統推進國有企業治理結構、市場化薪酬體系、國資監管體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機制等各項改革,加強國企改革的系統集成。逐步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由局部試點向綜合行動轉變,從淺層次“混”向深層次“改”轉變,實現國有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優勢互補,激活企業活力和創造力,充分發揮國資國企獨特制度優勢,建設一批具有中國特色、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以補短板揚優勢厚植民營企業發展動力。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重大部署,從根本上解決民營經濟發展預期不穩、要素獲取難度高、市場準入門檻不統一等突出問題,引導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聚焦民營經濟發展中的難題,堅持探索創新,持續創造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建設一批世界一流的民營企業。
以補鏈強鏈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世界一流企業必然要求一流的技術、商業模式和管理創新能力。以實體經濟企業為重點,前瞻性培育我國企業引領未來科技變革方向、支撐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創新要素,加快核心技術攻關,加大創新技術場景應用,積極填補國際產業鏈高端空白,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科技企業融通創新,全面提升創新鏈產業鏈水平。加快推進優勢產業和重點企業的價值鏈向深度和廣度延伸,加大培育全球價值鏈“鏈主”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力度。
以卓越的公司治理激發企業內生動力。加大與世界一流企業的對標對表力度,從戰略決策、資源配置、內部管控、品牌價值、創新能力、國際化程度等維度與世界一流企業進行對標。通過對標找差距補短板,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全方位提升我國企業競爭優勢。加強企業家精神的培育傳承,加強優秀企業家培育,確保愛國敬業、遵紀守法、艱苦奮斗、創新發展、專注品質、追求卓越、誠實守約、履行責任、勇于擔當、服務社會的企業家精神在各類企業得到弘揚。
以提升資源配置能力和品牌美譽度拓展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引導我國企業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參與全球資源配置,持續提升資源整合能力,多措并舉提升海外市場份額,提升與國際市場的對接融合度,形成更強大的國際競爭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著力塑造我國企業在國際上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以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為載體,打造中國的世界一流企業新名片,下大力氣塑造和維護好一批植根中國、譽滿全球的知名企業品牌,在國際經濟舞臺上充分展示新時代中國企業良好形象。
(作者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