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布局、超前部署基礎性支撐性的重大科技設施,將會有力夯實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建設,為更多的創新與應用場景留足“孵化期”
近期,我國自主研制的北斗系統在應用方面迎來重要進展——北斗導航定位精度從道路級提升到車道級別,將帶給百姓更好的導航體驗。更讓人欣喜的是,廣大北斗應用開發者們正在充分發揮想象力,不斷拓展和創新北斗應用場景,開辟出基于北斗應用的新技術、新賽道。
“要科學規劃布局前瞻引領型、戰略導向型、應用支撐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超前開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建設”……北斗系統的建設和應用,正是這種對重大“基礎設施”進行頂層設計、超前部署的收獲。作為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的巨型復雜航天系統,經過多年建設的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在2020年建成并開通以來,已為全球一半以上國家和地區提供導航定位和授時服務。值得關注的是,北斗也孵化出以北斗能力為基礎的智能穿戴式設備、高精度時空服務等“北斗+”新業態,推動我國衛星導航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凸顯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創新“溢出”和“杠桿”效應。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區塊鏈、元宇宙、人工智能創新等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層出不窮,讓人們驚嘆科技領域的快速變化和爆發式增長。而從科技行業的發展脈絡看,每一波科技創新的浪潮涌動,背后總離不開有形或者無形的“基礎設施”的支撐。
譬如,4G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是移動互聯網興起的基底;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又直接催生在線購物、社交工具、短視頻等移動互聯網應用產業的壯大;而在應用這端,圍繞微信小程序所產生的開發、產品、運營等就業機會就有近千萬個,在短視頻平臺上,直播帶貨已經成為一門新職業。從數據中心建設帶動算力和大數據產業,到重離子加速器催生醫用治療系統,這些“基礎設施”不僅發揮著自身的基礎性支撐能力,為開展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提供重要平臺,而且能夠撬動產業變革,成為推動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新引擎、新動能,進而形成創新生態和構建新的產業鏈,這種對創新的“孵化”作用往往遠超預期和想象。
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還要有超前眼光。實踐證明,我國5G網絡建設的適度超前部署,為5G有效拉動信息消費提供了堅實基礎,發揮了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新型基礎設施的支撐作用。5G新型智能終端、沉浸式購物、虛擬導航等新應用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進一步激發用戶的新型信息消費需求。可見,適度的超前部署,既是著眼于打牢基礎,也是放眼未來。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挑戰和機遇并存。我們通過加大科技和產業投資,提前布局、超前部署基礎性支撐性的重大科技設施,將會有力夯實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建設,為更多的創新與應用場景留足“孵化期”,從而為盡早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提供堅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