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國資國企工作,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推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為加強新時代國有企業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站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全局高度,深刻回答了事關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的若干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推動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探索建立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開創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大里程碑意義。
開創新時代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新局面,要求國有企業黨組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黨的建設基礎研究,創新黨建工作模式,推進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企業高質量發展。中國中鐵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堅定不移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建立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工作機制,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把做到“兩個維護”作為最高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規矩,把堅持黨的領導有機融入公司治理,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成功打造了“中國高鐵”“中國大橋”“中國隧道”“中國裝備”等一系列亮麗的國家名片。
一、準確把握新時代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總要求
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是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經濟工作是中心工作,黨的領導當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體現,抓住了中心工作這個“牛鼻子”,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展開。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是我們政治制度的優勢。國有經濟具有全局性、根本性、戰略性功能定位,國有企業是我國穩增長、調結構的主力軍,在防范經濟領域重大風險、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保障國民經濟行穩致遠中發揮主體作用。
加強黨的建設是辦好國企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在深化改革中,要堅持和落實黨的建設和國有企業改革同步謀劃、黨的組織及工作機構同步設置、黨組織負責人及黨務工作人員同步配備、黨建工作同步開展,實現體制對接、機制對接、制度對接和工作對接,確保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在國有企業改革中得到體現和加強。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須不斷加強黨的領導,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
把黨的領導制度優勢轉化為國企治理效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也必須一以貫之。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特”就特在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不斷加強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化建設,是提升國企黨組織領導力、增強國企內部凝聚力、激發國企活力和創造力、推動國企做強做優做大的重要法寶。
二、中國中鐵加強黨建工作的實踐與探索
全面建強組織體系,壓實企業管黨治黨政治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不動搖,發揮企業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保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重大部署在國有企業貫徹執行。中國中鐵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在推進組織建設貫通各個層級、覆蓋各個領域、抓實各個環節過程中,堅持“四同步、四對接”原則,從基建行業點多線長、人員分散等實際出發,科學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貫穿四個層級的組織體系,確保黨的組織和工作全面覆蓋、高效落地。對于參股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主動適應股權結構多元化、價值取向差異化特征,采取單獨組建、聯合組建以及派駐黨員建立黨組織等方式,確保新興領域做到“四同步”。對于境外黨建工作分類施策,提高應對復雜局面和獨立工作能力,充分激發黨組織肌體的“神經末梢”暢通起來。對于國家重大保障任務,堅持“黨組織建到現場一線”,確保施工戰線延伸到哪里,黨組織活動就開展到哪里,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就發揮到哪里。
全面推進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夯實企業發展經濟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服務生產經營不偏離,把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實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作為國有企業黨組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企業改革發展成果檢驗黨組織的工作和戰斗力。中國中鐵率先落實“兩個一以貫之”制度化,是中國第一家在境內外上市企業中將黨建內容納入公司章程的央企。堅持把黨建工作載體融入業務工作中。以完善各層級治理機制融合到提高經理管理能力中,以創新黨建載體融合到提升生產經營效益中,推動黨建工作上橋頭、進洞口、下班組、入人心,形成常態化管理、跟蹤、反饋、通報工作機制。堅持把黨建工作實施融入經理層工作中。基層單位黨委重點是解決好各治理主體在執行層面形成工作合力的問題,進入經理層的黨委成員和黨員要體現黨組織的意見,進入董事會的黨委成員和黨員要按黨組織意圖在董事會發表意見,切實保證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的領導作用。堅持把黨建工作成效體現到服務黨和國家戰略大局中。胸懷“國之大者”,充分發揮基建“國家隊”優勢,踐行新發展理念,服務基礎設施補短板,做永遠的開路先鋒。
全面打造黨建品牌,增強企業社會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建工作的難點在基層,亮點也在基層。作為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三個轉變”重要指示的首倡地和“中國品牌日”的發源地,中國中鐵在國資委黨委領導下連續多年舉辦品牌活動,積極打造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先鋒陣地,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以特色黨建品牌豐富企業品牌建設。堅持守正創新,在全面構建“黨旗紅”項目品牌、“黨建聯盟”區域品牌、“黨群工作協理員”農民工品牌、“六安工作法”境外品牌、機關黨建、網絡黨建、廉潔黨建和黨群共建“八位一體”基層黨建工作格局的基礎上,不斷推進黨建品牌“百花齊放”。堅持紅色傳承,以文化品牌強根筑魂,重塑“開路先鋒”企業文化理念系統,構筑中鐵人的精神譜系。堅持知行合一,爭當黨建品牌建設的排頭兵。其中,工業制造板塊探索創新出“蜂巢式”黨建,成為入選中組部全國黨員教育培訓教材的黨建品牌代表。
三、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思考與啟示
堅持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作為黨建工作的生命線。思想政治工作是國有企業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國有企業要不斷探索符合時代要求的工作途徑和方法,發揮好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線”的作用,必須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以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引領企業的黨建工作,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主動權,通過理想信念教育引導職工群眾積極投身改革發展實踐,為實現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提供保障。必須把滿足職工群眾需求放在重要位置,重視保障職工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引領和教育引導,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穩定器”作用。必須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業改革發展實踐,以先進典型為榜樣,不斷探索拓展宣傳方式方法,主動利用新媒體,全方位展示國企改革發展的新氣象、新舉措、新成效,使廣大干部職工自覺把企業發展任務轉化為共同的努力目標。
堅持把企業高質量發展成效作為黨建工作的著力點。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推動高質量發展,國有企業必須始終聚焦主業、做強實業,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切實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在夯實大國經濟根基、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擔當更大責任、發揮更大作用。必須堅持高質量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要把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實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作為國有企業黨組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圍繞制約改革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主動蹚深水、啃硬骨頭,著力把黨的政治建設優勢轉化為把關定向能力,著力把黨的領導優勢轉化為科學決策能力,著力把基層黨建優勢轉化為凝心聚力能力,著力把內部監督優勢轉化為防控風險能力,著力把全面從嚴治黨優勢轉化為規范用權能力,持續推動黨建工作優勢向企業發展能力轉化,不斷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堅持把抓好企業文化建設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載體。國有企業黨建承載企業文化的靈魂。黨建是企業文化的基礎、底色,企業文化是企業前進和持續發展的動力。必須把搞好企業文化建設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載體,以企業文化建設支撐黨建工作,傳承好紅色基因,不斷激發廣大干部職工的干勁。必須充分發揮黨組織工作優勢,既要建設與企業戰略目標相匹配的企業文化,也要在培育積極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上下功夫,匯集職工的智慧和力量;既要緊密結合企業實際,深入挖掘企業歷史與文化資源,提煉企業價值理念,增強企業文化號召力和影響力,也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作出貢獻。
(作者為中國中鐵黨委副書記、執行董事、工會主席)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