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地處陜甘寧革命老區,半個多世紀以來,幾代長慶人身在延安學延安,賡續紅色血脈,牢記“國之大者”,始終把延安精神作為凝心鑄魂、推動發展的強大力量,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加油爭氣”,高質量建成我國首個6000萬噸級特大型油氣田,成為把能源安全飯碗端在自己手里的“排頭兵”,彰顯了央企的歷史擔當和時代價值。
傳承紅色基因,砥礪忠誠擔當的本色
作為黨之長慶、國之長慶,長慶油田從成立之初就將“油氣報國”的理想信念融入精神血脈,歷經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創業、砥礪奮進,始終將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同“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崇高使命相結合,高質量建設“西部大慶”。
聽黨話跟黨走,永葆政治本色。長慶油田充分發揮地處延安革命圣地的獨特優勢,始終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廣大干部員工走進延安開展學習教育,用延安精神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各級黨組織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作用,創新“一域一型一支部”模式,因地制宜開展“三亮四比一創建”“黨建共建共享”等活動,大力推動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理念、職責、目標、載體、基礎“五項融合”,讓黨旗在千里油氣區高高飄揚。
多產油多產氣,保障能源安全。近年來,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持續攀升,突破了國際公認的警戒線,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刻不容緩。國家有需求、中央有要求,長慶油田聞令而動、盡銳出戰,堅決扛起油氣安全保供的政治責任,將原定的5000萬噸持續穩產規劃,調整為到2023年實現6000萬噸。規劃是這樣做的,但長慶油田在尊重科學規律的基礎上,解放思想、主動加壓、再次提速,提前3年實現6000萬噸目標,到2025年,年產油氣當量將達到6800萬噸,以百米沖刺的速度跑出一場油氣上產馬拉松。
明方向知責任,推進低碳發展。長慶油田時刻把加快天然氣上產作為政治責任和重要使命,每年增產天然氣超過30億立方米,建成國內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基地。把新能源作為主營業務,積極探索新能源與油氣能源多能互補,加快向現代化綜合性能源公司轉型。以姬塬油田和蘇里格氣田兩個綠色低碳先導示范區建設為引領,集成推廣伴生氣回收利用、光電、風電、公益碳匯林等9個項目,大力推動風光油氣電融合發展,努力為“雙碳”目標實現作出示范引領,以堅定的政治方向推動企業發展與祖國同行、為時代加油。
弘揚求實作風,端牢能源安全的飯碗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面對罕見的“低滲、低壓、低豐度”油氣藏,國內沒有開發先例、國際無經驗可循,長慶油田拿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理論武器,以地質理論為先導、以科技進步為支撐,走出一條依靠科技興油興氣的創新發展之路。
解放思想,不斷突破極限。面對比“磨刀石”還致密的油氣儲層和世界級開發難題,長慶油田創新提出“三個重新認識”:重新認識鄂爾多斯盆地,提升對油氣分布規律的認知,堅定“在西部再造一個大慶”的信心決心;重新認識低滲透,打破外國專家“邊際油田無開采價值”的論斷,開創我國特低滲透油氣藏經濟有效開發的先河;重新認識自己,不斷開闊視野,提高斗爭本領,激發創新潛能,把勘探延伸到盆地外圍,在傳統油層下面取得新發現,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突破勘探開發極限。
實事求是,打開油氣寶庫。鄂爾多斯盆地油氣資源豐富,但油藏高度分散,精準找到儲層無異于在湖里找“珍珠”。長慶人以實踐積累的經驗為基礎,形成五大成藏理論體系,推動油氣勘探持續突破,蘇里格、西峰、慶城等一批大型油氣田破繭而出。通過認識的飛躍帶動實踐進步,技術的迭代升級推動油氣勘探對象向更廣、更深、更復雜不斷拓展,累計發現48個油氣田,形成了4個十億噸級和4個萬億立方米的規模油氣區,近年來新增油氣探明儲量占全國同期的三分之一以上。
科技引領,搶占戰略高點。長慶油田堅持解放思想,在技術攻關上“求新、求變、求突破”,錨定國際一流,打造四大技術“利器”。黃土塬三維地震突破黃土層重重阻隔,給地層做“CT”,精確發現地下油氣;水平井優快鉆井“打得快、打得準、打得好”,變“多井低產”為“少井高產”;體積壓裂在致密巖石中打通油氣“滲流通道”,將原來的“羊腸小道”變成“高速公路”;綜合穩產方案延長了油氣藏的開發壽命,實現“上得去、穩得住、可持續、高質量”,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中開創了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新局面。
牢記根本宗旨,踐行報國為民的初心
長慶油田堅持從延安精神中感悟初心力量、砥礪為民情懷,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堅持油氣開發到哪里,就把改善民生、造福地方的社會責任延伸到哪里。
發展為民,助力鄉村振興。長慶油田以自身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在定點扶貧村,投入資金900多萬元,實施幫扶項目近130個,為脫貧致富創造條件。變“輸血”為“造血”,駐村書記扎根鄉村推動產業扶貧,在米脂縣王坪村,長慶油田駐村書記杜曉軍帶領老鄉發展湖羊產業,趕著羊兒闖“幸福路”。長慶油田定點幫扶的9個貧困村1258個貧困戶全部提前脫貧“摘帽”,因地制宜支持當地富民產業,詮釋了國有企業為民服務的責任擔當。
成果共享,帶動老區發展。長慶油田以自身發展帶動地方發展,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西部大開發等戰略部署,引領國內最大的一體化油氣產業集群,帶動周邊產業發展。在陜西,與地方能源企業深化合作,為全省追趕超越和居民能源消費升級貢獻力量;在甘肅,與慶陽市政府聯手,全力推進隴東千萬噸級油氣生產基地建設,為當地貢獻了90%以上的工業增加。陜甘寧蒙大地上,油氣產業已經成為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柱。
守護綠色,共建秀美山川。長慶油田堅定不移貫徹綠色發展理念,讓油田開發為生態讓路。在延安市飲用水源地王窯水庫,對水庫一級保護區域內的油水井、站點、管線實施關停搬遷,投資修建了6道攔污閘、6座攔污壩,50余萬老區人民喝上了“放心水”。主動作為保護綠水青山,投入8億多元資金用于綠化項目建設、綠地養護管理等,筑起10多個大型生態屏障,打造出安塞油田、西峰油田等4個國家綠色礦山,油氣區綠化覆蓋率達到95%,把為民宗旨變成企地共建、人民共享的沉甸甸發展成果。
賡續奮斗精神,錘煉鐵人式員工隊伍
長慶油田繼承發揚延安精神,深耕隴原、挺進陜北、鏖戰賀蘭山、勇闖毛烏素,在“為油而戰”的偉大實踐中形成了“忠誠擔當、創新奉獻、攻堅啃硬、拼搏進取”的精神面貌,鍛造了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負重、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創造的石油鐵軍。
延河岸邊學延安,好漢坡下育好漢。油氣在哪里,石油人就追尋到哪里、奮斗在哪里。開發安塞油田之初,創業者們在登山的羊腸小道上,頂風冒雪踏出了一條石油路、英雄路。經過7年努力探索,成功開發世界級特低滲透的安塞油田。此后長慶人又挑戰超低滲透,攻克頁巖油致密氣,使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全面建成我國第一大油氣田。
紅色熱土多英雄,無私奉獻戰石油。一代代長慶兒女戰天斗地,在荒漠大山間找油找氣,用青春和血肉譜寫了一首首石破天驚的石油壯歌,創造了“跑步上隴東”“三塊石頭支口鍋、人拉肩扛戰風沙”的英雄壯舉,涌現出“干石油把命搭上也值”的長慶鐵人王文漢、“有我在,誰也不能搶走國家財產”的高原紅梅羅玉娥、全國勞模劉玲玲、科技尖兵張礦生、“油井醫生”楊義興等一大批長慶英模,使“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內涵在建設“西部大慶”的偉大事業中永葆活力、煥發光彩。
引領時代自當先,歷久彌新譜新篇。長慶油田深入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全力打好改革攻堅戰,通過歸核化發展,加主業,減輔業,優化結構提效能,盤活存量除包袱,集中優勢求突破,強力推進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建成國內最大的油氣生產物聯網系統,激發了傳統生產組織管理的新變革,油田生產規模擴大了兩倍多,人均勞動生產率翻了一番,實現了增產增效不增人。長慶人艱苦奮斗、守正創新,用延安精神激發斗爭精神,催生管理智慧,在新征程上錨定“建設基業長青的百年長慶”目標愿景,推動油田走出了一條質量更高、結構更優、動力更足、效益更好的發展之路。
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征程上,石油事業崇高而神圣,責任重大而光榮。長慶油田將始終牢記“創和諧典范、建西部大慶”的囑托,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進結構調整、改革創新、提質增效、綠色轉型、共建共享,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為端牢能源飯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