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一是準確定位了新時代及其特征,科學解答了新時代面臨的主要問題,全面引領新時代人民的精神追求;二是指導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實踐,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新篇章,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新成就;三是推進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創造,為世界社會主義的復興提供了中國方案,為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提供了中國鏡鑒,為解決重大全球性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實踐意義和世界意義。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哲學貢獻 哲學意義 【中圖分類號】D601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科學地解答了一系列重大時代問題,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在推動當代中國發展中展現出強大真理力量和獨特思想魅力,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這一思想“源于實踐、指導實踐,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為馬克思主義的當代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為21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發展作出了原創性貢獻。要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意義,就要準確把握其具有的重大時代意義、實踐意義和世界意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時代意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和新實踐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最新成果,是對整個人類發展前途命運的深刻關照,具有重大時代意義。
準確定位了新時代及其特征。偉大的思想源于偉大的時代并引領著時代的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新時代應運而生,系統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是新時代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行動指南。
第一,現時代仍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競爭發展的時代。馬克思主義認為,共產主義在本質上是伴隨資本主義發展而產生的全世界無產階級運動,它標志著人類歷史已經進入了“世界歷史”的時代。以此為基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我們所處時代發展的基本屬性和主要特征,考察了新時代所處的歷史方位與本質規定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這是基于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發展歷史的宏大視野,是對新時代基本屬性的總體概括。《共產黨宣言》指出:“我們的時代,資產階級時代,卻有一個特點:它使階級對立簡單化了。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敵對的陣營,分裂為兩大相互直接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這段論述體現了大歷史觀,闡明了世界總體發展趨勢的“大歷史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是我們對馬克思主義保持堅定信心、對社會主義保持必勝信念的科學根據。”近代以來,社會主義理論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推動了無產階級運動從自發到自為;從巴黎公社革命失敗到十月革命勝利,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走向實踐。一個多世紀以來,社會主義從一國成功到多國實踐,從蘇聯模式到中國方案,從經典模式到各具特色,期間既有二戰后社會主義陣營足以與資本主義抗衡的兩大陣營對峙,也有蘇東劇變后世界社會主義走向低潮,更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成功。歷史再次驗證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和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光明前景,人類社會歷史的總體進程再次體現出“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的客觀性、規律性、必然性。
第二,新時代世界發展面臨新的復雜挑戰。恩格斯曾經指出:“每一歷史時代主要的經濟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所賴以確立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的主要特征作出了精準判斷:“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世界一體化趨勢日益深化,各國之間的利益關系日益密切,國際秩序動蕩變革不斷加劇,但國際力量對比總體趨于平衡,世界和平與發展日益走向成熟。同時,世界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兩極分化問題凸顯,新型公共安全威脅層出不窮。總體而言,我國發展正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充滿希望也面臨巨大挑戰。我們要保持強大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不僅要有效發展自己,也要致力維護世界和平。
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通過堅持并運用唯物史觀基本原理,全面認識和把握當今時代我國社會的時代特征和現實情境,進而在唯物史觀的視域內確認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性轉化關乎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全局和根本。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動社會各個領域的不斷完善與革新。但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黨和國家的工作只有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才能更客觀、更全面、更準確地認識和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特點與新態勢,才能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更好地實現社會整體的發展進步和人民群眾的全面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把“理論思維的辯證法”與新的時代條件相結合,全面深化了對“三大規律”的認識。“事實一再告訴我們,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分析沒有過時,關于資本主義必然消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也沒有過時。”馬克思揭示的人類歷史發展客觀規律以及他們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指引和支撐著我們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這始終是凝聚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為偉大復興而接續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資本主義最終消亡、社會主義最終勝利,必然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習近平總書記這一論述深刻揭示了實現共產主義的必然性和實然性,要求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從而“進行偉大斗爭”;要求始終加強自身建設,勇于直面問題,敢于刮骨療毒,確保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從而“建設偉大工程”;要求始終堅定“四個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而“推進偉大事業”。
科學解答了新時代面臨的主要問題。思想理論要引領時代發展、推動時代進步,就要善于研究時代之變化、科學回答時代之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問題導向,從人類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和我國社會發展現實著手,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科學系統地解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課題,承擔起歷史賦予的時代使命;深入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并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方方面面作出系統分析和全面指導。馬克思主義認為,每個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就是根據時代的變化、社會的發展,賦予馬克思主義嶄新的時代內涵和蓬勃的生機活力。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我國發展處于新的歷史方位,黨和國家需要立足新的時代起點,聚焦新的時代問題,回應新的時代需要。
第一,科學系統地解答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問題。馬克思曾經說過:“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當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踏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國人民通過不懈奮斗,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國際環境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性機遇。習近平總書記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既明確實現偉大夢想的清晰目標和總體任務,也指明實現偉大夢想的根本路徑和戰略舉措,形成了以“八個明確”到“十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十大歷史經驗”為核心內容的理論體系,始終貫穿著“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的內在邏輯。這要求中國共產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確保黨在這一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體中國人民的堅強領導核心,激勵全體中國人民為同心共筑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
第二,科學回答了人類社會持續和平發展的難題。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產生矛盾的根源:“隨著分工的發展也產生了單個人的利益或單個家庭的利益與所有互相交往的個人的共同利益之間的矛盾。”這就說明,由生產力發展而出現的社會分工導致社會利益分化,產生了特殊利益與共同利益的矛盾沖突。在剝削階級占統治地位的社會中,統治階級采取了“虛幻的共同體”——國家來掩蓋這一矛盾。隨著資本—帝國主義的發展,這種“共同體”理論從一國拓展到全世界,在事實上形成了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以此攫取更大的不合理利益。因而,只有在消滅了階級對立后,每個社會成員才能“在自己的聯合中并通過這種聯合獲得自己的自由”。所以,在世界交往日益普遍的現代社會,必須建立“真正的共同體”,才能從根本上化解特殊(個體)利益與共同(集體)利益的矛盾沖突,實現各個國家和各個民族利益的和諧統一。面對當今人類社會的諸多不穩定性因素和不確定性挑戰,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高度,發出了“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人類社會和平發展之問,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促進人類社會和平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大國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構建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關系,致力于“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為人類社會和平發展貢獻了中國方案。
全面引領新時代人民的精神追求。唯物辯證法的核心要義在于要用歷史的眼光和發展的觀點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和引領時代。馬克思指出:“理論需要是否會直接成為實踐需要呢?光是思想力求成為現實是不夠的,現實本身應當力求趨向思想。”理論既源自現實,又超越現實,理論必須指導實踐。偉大時代孕育的偉大理論還需要通過“掌握群眾”這一關鍵環節,才能實現偉大思想與偉大時代的貫通,才能發揮偉大思想對偉大時代的精神引領作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之所以能夠說服和掌握群眾,從而成為引領時代發展的巨大理論力量和精神力量,就在于自身內蘊的徹底性、科學性和人民性。其對時代發展的精神引領是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充分體現在對馬克思主義原則高度、黨性高度、實踐高度和世界歷史高度等方面的堅定與升華上,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的黨建最新理論、新時代執政黨建設的行動指南。
第一,凸顯出黨的宗旨意識的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其領導權是建立在人民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這個根基之上的。離開了人民的支持,黨和國家就沒有前途和希望,社會主義事業就沒有前途和希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沒有前途和希望。因此,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至上,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體現人民利益至上,并且以經常性教育和制度化建設的方式將其鞏固下來。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黨把堅定崇高理想和堅持人民立場有機統一到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偉大征程和現實行動之中,既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這一價值立場,讓黨員的奮斗目標不斷體現人民性,也使黨員發展進步有了全新的價值依托。
第二,實現了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新突破。黨的十八大之前,中國社會長期積累的一些問題凸顯,黨面臨的脫離群眾危險日益突出。由此,初心和使命需要重新強調,特別是“四風”問題亟須糾正。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管黨治黨實現了由“寬松軟”到“嚴緊硬”的深刻轉變。這既體現了黨中央治理黨內腐敗的堅定決心、堅強信心與持久恒心,也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全面從嚴治黨問題上的指導意義。
第三,取得了把握執政黨建設規律的新成就。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治國理政作為黨的建設偉大工程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探索,對執政黨建設規律的把握越來越清晰、自覺和自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一全黨思想、實現全面從嚴治黨,“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在新時代體現出重大的實踐意義與精神價值。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實踐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我們黨不斷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在其指導下不斷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從而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并回到偉大實踐,是科學系統的行動綱領,能夠在武裝全黨、教育群眾、指導工作的過程中凝聚起強大的力量。
指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實踐。科學理論的魅力在于它不僅能解釋時代之問,還能解答時代之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大的實踐意義就在于其立足新的世情、國情、黨情、民情,堅持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這些不平凡的大事和難題的解決源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心系人民制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推出的一系列重要舉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藍圖正在逐步變成現實。“一帶一路”倡議影響的不斷擴大,相對于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開通作用有過之而無不及,增進了參與國民生福祉,為中國與其他國家共同發展不斷創造新機遇。
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新篇章。實現國家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矢志不渝奮斗的目標。第一大歷史任務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已基本完成。第二大歷史任務——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孜孜以求的奮斗目標。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時刻激勵和要求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強烈的時代自覺和使命擔當,使我們對黨的本質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也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新時代依舊存在困難與挑戰,要精準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要求及任務;要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在毫不懈怠的狀態下,不斷推進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新成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于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生動實踐中產生,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一是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新馬克思主義生產觀、階級觀和群眾觀,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矛盾分析方法、階級分析方法,不斷解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新的重大課題。二是在應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提出了新思維和新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對遠大理想與共同理想的辯證關系進行了深刻闡述和深入分析,將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與新時代特點有機結合起來,提出了一系列科學新思維新方法。三是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系統性、邏輯性和科學性的新境界,將馬克思主義認識觀和實踐觀運用于我國的建設實踐。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的國際環境,面對經濟增速明顯放緩、人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面臨新挑戰的國內情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我國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開創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局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積累了寶貴經驗。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世界意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是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根本指針,不僅為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科學指引,也為當代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和經濟文化相對落后國家的發展提供了經驗啟示,具有重大的世界意義。
推進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創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在人類的偉大實踐中,主要有以下幾種不同的現代化道路:一是以歐美等資本主義國家為代表的殖民擴張、剝削壓榨人民、先污染后治理的現代化道路;二是以前蘇聯為代表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現代化道路;三是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代表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顯然,前者是一種將自己的富裕建立在他國貧困基礎上的現代化道路,這一道路充滿了血腥、剝削、壓迫,是遵循“叢林法則”的弱肉強食的現代化道路,給世界人民帶來了災難。中者是一條排斥市場經濟的現代化道路,遇到問題后又放棄馬克思主義,搞指導思想多元化,在歷史虛無主義泛濫的過程中,人民群眾逐漸不相信黨、不相信社會主義,最終導致國家解體。后者則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的一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這條道路是在和平、合作、共贏中發展起來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現代化道路。在這條現代化道路的發展進程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華民族實現了“站起來”,以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華民族實現了“富起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奮發有為,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強起來”。尤其是進入新時代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全球有目共睹,進一步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推進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創造。
為世界社會主義的復興提供了中國方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同當代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交互促進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對人類發展重大問題的思考和創見,對中國向何處去、社會主義向何處去、人類社會向何處去等重大問題進行了科學系統回答,為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提供了建設性思想,為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作出了原創性貢獻,為許多發展中國家如何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有效抵制資本邏輯的控制繼而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全新方案,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和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重大貢獻在于:第一,從歷史發展的總體趨勢角度,闡明了當今世界雖然依舊處于資本主義社會形態占統治地位的“歷史時代”,但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沒有解決而且將持續引發危機,馬克思主義“兩個必然”的論斷仍然是我們看待和把握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根本依據。第二,從歷史發展的現實情形角度,闡明了資本主義消亡和社會主義勝利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歷史過程,明確了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任務和實踐原則。處于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在相當長時期內還需要認真借鑒和學習人類創造的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來發展自己,還要面對兩種制度長期并存、競爭發展的現實。第三,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關系角度,闡明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質的規定性及其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中的重大意義。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探索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并沿著這條道路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不但以事實證明這是一條“具有高度現實性和可行性的正確道路”,而且“讓科學社會主義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國家硬實力軟實力不斷增強,中國人民的面貌發生深刻變化,展示了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復興路徑,為世界共產主義運動帶來了希望之光,堅定了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共產主義必勝的信心。
為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提供了中國鏡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意義還體現在對發展中國家“實現什么樣的現代化、怎樣實現現代化”這一世界性難題的科學回答。其反映了新時代社會主義國家建設和鞏固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規律,為與中國有著相似經歷的后發國家謀求自身發展、探索現代化道路,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歷史上,中國與世界上很多發展中國家遭受了相同的苦難、經歷了相似的命運,都面臨著盡快擺脫貧困落后、早日實現現代化的重要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日益富強,人民日趨富裕,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特魅力和旺盛活力,這引起了包括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整個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與全盤西化的現代化將許多發展中國家引入陷阱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率先成為馬克思設想的“跨越卡夫丁峽谷”的事實例證,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更為科學、更為適合、更為現實的路徑選擇。
探索符合本國實際的發展道路是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必然選擇。發展中國家選擇什么樣的道路走向現代化,歸根結底要看這條道路是否符合發展中國家的具體實際、能否解決發展中國家面臨的突出問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總結社會主義中國建設現代化經驗,并對內含其中的邏輯與規律進行理論化、系統化的總結提煉,形成的獨立于西方模式和西方話語的思想體系。許多發展中國家由此開始重視并積極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為解決重大全球性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新性地提出了“全球之治”的中國方案。在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不僅發展中國家繼續受困于發展問題,而且一些發達國家也開始感到迷茫。世界范圍內“西方中心論”、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西方治理模式越來越不受歡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世界意義正是體現在對“人類社會向何處去”的重大時代之問的科學回答。習近平總書記堅持的全球治理觀、正確義利觀、總體國家安全觀、新發展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人類共同價值等思想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等重大實踐,已經成為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的中國方案。這主要表現在:一是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基本理念。“共商共建共享”指的是圍繞全球治理的主題,體現在全球治理的各個環節,由世界上各個國家共商治理辦法、共建治理體系、共享治理成果的全球治理新理念,這是構建國際社會新秩序的必然要求。二是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根植于馬克思“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聯合體思想,又體現出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發展新境界。三是提出推動全球治理的解決方案。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全球治理觀,充分體現了中國的擔當精神。中國共產黨歷來堅持全球思維,積極主動地融入更大范圍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始終把中國的發展與他國人民的幸福追求緊密相連,竭力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進入新時代,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中國對世界貢獻的能力日益增強,實際貢獻成果也越來越多,為解決不同地區協調發展、不同文明和睦相處、國際秩序構建等諸多全球性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導,南開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潘梓年哲學思想研究”(項目編號:21&ZD048)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完善全面從嚴治黨制度研究”(項目編號:20AZD017)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
③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21年7月1日。
責編/孫渴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