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支持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加強共性技術平臺建設,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在此背景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國家電投”)勇當現代清潔能源產業鏈鏈長、提升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充分發揮其在資本、技術和市場等方面的龍頭優勢,吸引中小企業深度合作,深化創新協同、產能共享、供應鏈互通,探索構建“龍頭企業+中小企業+服務平臺”的清潔能源融通創新生態圈。2020年10月,經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遴選推薦,國家電投獲批建設北京市清潔能源融通創新發展平臺(簡稱“融通平臺”)。
作為國家電投融通發展平臺的建設主體,國家電投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中央研究院”)基于未來科學城南區國家電投清潔能源創新基地,對外開放空間載體,共享創新資源,提供應用場景,整合政策鏈、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資金鏈等,為中小微企業搭建雙創服務平臺、中試平臺等共性需求支撐,有效地帶動清潔能源科技創新的可持續發展。
2022年5月,國家電投融通平臺的發展初具規模,成果喜人。中央研究院配置20000平米的獨立辦公樓作為融通平臺專屬運營空間,并設立專業團隊負責平臺科技資源管理、產學研一體化合作、融資及法務供需對接服務。今年融通平臺成功申請到央企首個“北京市科技孵化器”資質。目前已引入逾30家企業,其中2家啟動了IPO計劃,4家被認定為2021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中央研究院對融通平臺中小微企業完全開放優美的園區環境,精良的園區設施,如員工餐廳、班車、健身房、體育場等,切實提高入駐企業員工的幸福感。中央研究院統籌國家電投內外資源,引入頭部銀行、投行、公募基金、律師事務所等為融通平臺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法務服務專場活動10余次,助力入駐企業高質量發展。
中央研究院一方面瞄準融通平臺中小微企業的創新發展痛點與難點,開放其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先進科研設施資源,如在材料、熱工、數字模擬等方面的實驗室、仿真軟件、檢測平臺等,另一方面采取共同攻關、委托咨詢等多種形式,聯合融通平臺中小微企業參與國家電投集團內外科技研究任務,助力清潔能源產業創新,提升產業鏈創新韌性。
中央研究院聯合國家電投各省域產業公司為融通平臺中小微企業的優質服務產品提供合適的應用場景,另一方面,中央研究院與融通平臺部分中小微企業成立合資公司或聯合體,技術優勢互補,提升產業鏈競爭力。以項目合作、股權合作等多種形式深度融合,與中瑞恒共同開展麻城醫院綜合智慧能源改造升級項目,實現醫院用能系統數字化調控;委托方融科技開展國家電投北七家園區試驗廠區配電間數字化改造;與云天瀚進行股權合作,在核電站、火電廠等安全等級要求較高的場所使用指靜脈安全認證產品,為入駐企業增加營業收入數千萬元。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